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君不欺(骗)臣,臣不虐民。老子的无为而治,在这个时代大行其道。君上不管臣下怎么治理治所,就和赵兴的想法一致。而臣子治理的办法也是各有想法,才有百家争鸣,五花八门。只要不跨越朝廷国家的大框框,随你。这就是有限度的自由。
既然这个县令承诺国君出钱,他一日就备齐一万大军人马所需,国君当然就不能干涉他怎么实现了。
对于这种违背后人认知,赵兴查看了许多许多资料,结果赵兴发现,后世的几乎所有人都被一支秦朝出土的,士兵向家里要钱的竹简欺骗了。认为战争中,士兵都是自备粮草的。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最少,是不完全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确是有民兵响应国家征召出战,是需要自己自备钱粮和武器之说。但这里还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民兵响应国君和领主的征召,只有三个月之内,才是自备粮食的,这个期限是至于一个人背负的极限之内。但超过这三个月,还是需要国君支付粮草等等物资的。
原因,原因就是这是一个上下讲理(道理)的世代,还是那句话,君不欺(骗)臣,臣不虐民,各地都是半自治的年代。
这就是这个县令敢于伸手向国君要钱的原因。我的子民,响应了国君的征召,那么,他们已经自备了粮草和武器。对等的原则,我也免了他们一年的赋和税,至少是现在。但你现在跟我要额外的粮草,对不起,这应该是你国君出的,这很和道理。
这是一个讲礼更讲道理的时代。道理大于法律的年代。
而只要国君交代了任务,旅行了自己的的责任,至于属下怎么完成,那就是属下臣子的事情了。到时候,你可以责罚他虐民,责罚他没有完成在道理内的任务,但你不能干涉他的行动。
所以,这个年代,臣下对上司国君,有的只有恭敬,而没有阿语奉承,因为,没那个必要。所以,这个时代直到汉朝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士子和官吏才真正是强项令,是真的有风骨。
所以,现在赵雍和赵兴在这个县令云淡风轻的胡说八道里,焦急的等待事情的结果。
一个仆人悄悄的进来,给赵雍赵兴磕头后,对这个县令禀报:“老爷,布告发出后,不少商人已经赶到了前面的议事厅,请老爷过去呢。”
这个县令点头站起,对赵雍赵兴再拜:“小臣出去一下,军中所需,转眼就备齐。”
赵雍挥挥手:“去吧。”
这个县令就后退三步,然后大袖飘飘的走了出去。
等他走了,赵雍赵兴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道:“我们去看看?”
两个人一身戎装,没有穿戴君王和封君侯爷的标准服饰,这里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们。于是,两个人就站在议事厅的一角,看这个县令如何筹措粮草。
县令高高在上,下面已经黑压压有四五十人。虽然都是商贾百姓,却是鸦雀无声,等待上位者发话。
“诸位商贾先生,我的布告希望大家都看的明白了。”
商贾纷纷点头:“县尊布告我等都看的明白了,所以前来。”
“好,现在燕国无故入侵,咱们的君上为保护大家对抗燕国,亲自领兵迎敌,现在大军已经在城外了。”
听到国君亲征,大家无不欢欣鼓舞,盛赞国君威武贤明。
这让听墙角的赵雍很是得意。背后夸人,才是实在的啊。
“现在我得国君命令,筹集米麦豆料,以平贾之价高一成收购,现在我公布数目。”然后低头看了下手中的账簿:“广县就地交割者,高一成,需要米麦豆料多少多少。”
一群商贾就交头接耳一番之后,几个商贾上前接洽,拿下了这个任务。
“大军将继续向北,一日后——”县令看向了赵兴,站在角落里的赵兴伸出两根手指。
县令就接着道:“一日后,将在二百里的业亭处,需要米麦豆料若干,价格加三成。”
大家再次交头接耳之后,一个商贾上前:“我正有一个粮队在那附近,就近可以运到。”
县令郑重道:“这可是大军所需,你多得三成,便也有了责任,若耽搁了大军就食,你是死罪。”
这个商人就胸有成竹道:“这个我自然知道,我现在就住在雁门里,我派我的管家督办。”然后就安排了管家去办,自己就真的在衙门的墙角席地而坐,闭目不语,等待结果。
“大军所需干草,柴火若干束,谁能承接?”又有几个人上前,接下任务。
“大军所需菜若干,谁能接。”
如此一件件就这么井井有条的分派下去。转眼间,大军所需,竟然全部完备。
而当最后一个商贾急匆匆去完成任务的时候,军营里一个书记(书写记录)官进来,拜见了赵雍禀报:“启禀君上,军营里已经接受了米麦豆料干草柴薪,大军已经开始生火做饭,不一刻就可再次出发。”
赵雍对于这种雷厉风行效率极高的做法简直惊讶的不行,问赵兴:“这一定是老师的军队后勤供应的变革办法。”
赵兴承认:“这个办法是我想的,也不是我想的。”
赵雍询问:“难道还有能人?”
赵兴笑着道:“当年楚怀王征服百越,因为战争长达三年,其中军粮不济,便假粮于商,才得全功,我不过是将他的办法进行了完善发展罢了。”
其实,这个用商人沿途供应大军后勤,大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