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诸侯国。
垓下之战同年,刘季为请彭越出兵攻打项羽,封彭越为梁王,并以东、砀两郡之地立国。
彭越不负刘季厚望,对得起梁王的封赏,利用大野泽等有利地形,与楚军展开了游击战。
那时候项羽正和刘季在荥阳对峙,楚军从鲁地调集的大部分粮草都要经过大野泽这片湖泽之地运输,从彭城运往荥阳方向的粮草也要从梁地经过。
彭越不与楚军正面交战,而是利用其对梁地大野泽等地形的熟悉,神出鬼没的袭击楚军的运粮队,让项羽的人马粮草短缺无以为继。
楚军将士饿着肚子又怎能攻的下城墙坚固的荥阳呢?
在此之前,项羽攻打荥阳同样断了刘季的粮道,刘季求和不成,于是就想到了彭越和韩信。
既然项羽能断荥阳的粮道,为何他们不能断掉项羽的粮道呢?
彭越可以干扰楚军给项羽运粮,而韩信可以趁机深入楚国腹地把楚军补给的源头掐断。
这就是人多兵多的好处了,项羽再厉害也不能分身,楚军留守的那些将领还真就不是彭越和韩信的对手。
即便如此,荥阳也变得岌岌可危,因为楚军的运粮通道并非只有那一条,虽说吃不饱,但吃个半饱也够刘季受的了。
更何况项羽也经常派人拦截萧何给刘季运的粮食,荥阳城内粮草虽多,但时间一长也肯定坚持不住。
要不是项羽身边有项伯这个内奸给刘季通风报信,恐怕荥阳早就守不住了。
此种情况下,陈平献上了离间计,准备离间项羽和范增等人,说实话刘季也就是病急乱投医,管他有没有用,反正也不损失什么。
恰好项羽在这时候得知了后方告急的消息,楚军之中除了项羽就只有范增还能镇得住场子了。
于是乎,范增就借着被项羽‘弃用’的机会返回彭城,一来解决彭越这个捣蛋鬼,二来防御即将到来的韩信大军,结果却是人算不如天算,范增未到彭城就毒疮发作而死。
没有范增坐镇的后方果然没能抵挡住齐军的进攻,彭城陷落,楚军损失惨重,拿彭越也就彻底没办法了。
彭越在楚军大败后果断出击,趁机占领了东郡和砀郡,也就是说刘季当初封彭越为梁王的立国之地,其实大部分都要靠彭越自己去打的,那真是好大的一张空头支票。
当然了,刘季许给韩信的大片土地其实也要靠韩信自己去打的,但韩信、李左车加灌婴的组合面对没有项羽的楚军真的没多大悬念。
相较之下,彭越这个靠游击战和韩信并列汉初三大名将的家伙,似乎就差了那么点意思,或者说是有些水分的。
但有水分也不代表彭越就好打,甚至在某种环境下,彭越是极难杀死的。
所以要对付彭越,还得用点计策才行。
这个计策就是项羽带着主力骑兵先后前往彭城和博阳,威慑齐国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彭越的战略布局。
项羽出其不意的从北向南对梁国发起了攻击,而第一战略目标竟然是人烟稀少的大野泽。
……
睢阳城,原砀郡的郡治,也是现在梁国的都城。
彭越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了梁王,梁国之王!
再也不是那个受人鄙视和白眼的强盗,再也不用住在大野泽里的潮湿木屋。
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城池和宫殿,也有了很多的嫔妃和财宝,军队也从当初的两万人扩军到了二十余万。
但是,他忘本了,也膨胀了。
彭越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投降,而是派人去找项羽谈判,项羽的骑兵虽然厉害,但若是据守坚城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项羽欺人太甚!当寡人是泥捏的不成!传令下去,各城死守!项羽若是愿意跟寡人耗,那就一直耗下去吧!”彭越狠狠的说道。
“喏!”左将军梁斌和右将军扈辄齐声应道。
实际上,彭越在得知刘季的死讯之后就已经开始想办法应对项羽的反攻了。
首先第一条就是拉拢盟友,齐国是第一大靠山,河北的赵国是第二大靠山,大家都攻打过楚国,谁也别想置身事外。
然而,项羽一招人头换四郡,直接把齐国摘出去了,韩信同意齐楚停战,能不能出兵帮彭越就不好说了。
至于赵国,虽然只和梁国隔了一条河,但当这条河是黄河的时候,这路援兵能否来援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加上攻打梁国的可是项羽,赵国在齐国没有出兵的情况下,大概率是不可能出兵援梁的。
当然,彭越也没把希望都寄托在外援上,梁国本身也在积极备战,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他相信只要自己拖得够久,齐、赵等国和各方势力必定可以再次联合抗楚。
毕竟以项羽之强楚国之强,单独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对手,必须得联合才能自保,否则必将被项羽各个击破。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联合抗楚的成员必须要有一定实力,一下就被项羽碾死的盟友,要之何用?
至少得坚持够邻国救兵最快抵达战场所需的时间吧?否则怎么救呢?
彭越对防守还是有一定信心的,梁国境内的大城不少,诸如濮阳、定陶、昌邑、睢阳等等,都曾经历过大战的考验。
就比如说定陶,刚刚反秦那会儿,项羽带兵攻打定陶就没攻下来,此后项梁又带兵攻打,同样没攻下来,反倒是被章邯给突袭杀掉了。
再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