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面对未知之物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恐惧”。这种“超出自己意识理解”的状态,其实意味着“危险”。/p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悬而未决,如果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证自己明天不会失去呼吸,如果存在一种事物可以让自己接下来的狩猎血本无归……/p
刚刚获得思考能力的人类,便开始为这种事所恐惧。/p
原本用于辨识同类交流信息的脑回路,会在这种驱动之下,尝试着去辨识那些广阔“未知”的“情绪”。/p
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会辨识成功。这本质上只是一种基因层面的而已。/p
但是,正如同人类会用想象补全视觉的不足一样,他们会想象出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像人一样思考的超自然存在,来解释这一切,来对他们做出虚无缥缈的保证,以让他们安心。/p
人类便想象出了“神”。/p
然后,正如同人与人之间会有“约定”一般,人类会尝试与“神”定下“约定”。人按照“约定”的那样生活,为神献上祭礼,而神也按照“约定”,为人类解除未知的恐惧。/p
这里面也少不了四氢大麻酚一类物质的作用。/p
天然致幻剂的烟气升腾,与人类的想象力汇成一团。诸神在其中诞生。/p
尤基结合自己修习内功时顺带学习的认知科学知识,以及向山随口的教诲,理解那本书的内容。这本成书于1999的作品,到底受到一些时代限制。那个时代,人类尚未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光遗传尚未诞生,大脑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于只撬开一角的黑箱,演化心理学刚刚萌芽,许多后世学者轻易接受的概念,对于这本书的写作者来说尚属于“未知”。/p
可结合一些后续的发现,却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p
“也就是说,原始的宗教,是人类为了解释这個世界而诞生的么……”/p
尤基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p
这应该不是六龙教。/p
自从二十一世纪开始,“科学”就成为了唯一具备伟力的巫术。/p
科学所阐释的世界,或许不一定是最能让人接受的,但一定是最有力量的。/p
人类已经不需要其他手段,来解释世界了。/p
况且这些六龙教信徒也没有表露出什么特别诡异的世界观。他们认知中的世界,依旧是科学的。/p
不论是师父强读六龙教信徒记忆得到的情报,还是自己交流得到的情报,都是这样表示的。/p
尤基继续翻阅下去。/p
“原始宗教的另一个特征,是符合人类最直观、最本能的价值观……嗯,原来如此……”/p
原始的宗教,往往是一个部落信仰一个神。这个“神”,便是部落规模的保证。原始的人类想象出了这样的超自然存在,来为彼此之间的约定做出保证,人们便愿意相信,部落身边的人是“自己”这一边的。/p
而在原始时代,一个部落的人,通常又天然具备血缘上的联系。/p
“亲相爱”是一切的基础。“仁爱”便首先是有血缘关系之间的亲人相爱,然后才能推广到别人那边。由于群居动物的本能,人会天然爱着自己的血亲。/p
而书中作为例子的那个宗教也是如此。/p
由于这本书是“于千禧年之际,应书商邀约”才写的,所以主要也是以纪年原点的那位宗教领袖为基础案例来分析的。/p
那位宗教领袖之前,他所信仰的教派就是如此。那个教派最开始,是“一个游牧部落的保护神”,以“万军之主”为代表的军事文化也渗透在这位神最原始的信仰之中。/p
而作为“部落的保护神”,这位神的信仰,所推崇的就是“部落成员之间的爱”。/p
“爱”,一群由血缘纽带、家庭关系维系在一起的人的爱,就是这个信仰的基础。/p
那位神是“忌邪的神”——“嫉妒邪恶的神”。虽然破坏爱的“嫉妒”是这个信仰之内的罪,但神的嫉妒却不一样。神像丈夫爱着妻子那样,带有独占欲的爱着信众。信众去信仰别的事物,即“邪恶”,他便会“嫉妒”。/p
而这一信仰还天然提倡“爱邻人”——因为对于游牧部落来说,“邻人”乃是关系稍微远一点的家人、亲人。/p
这支以“希伯来”为名的游牧部落,即使到了后来的文明时代,居住在城市,也坚定的要与同族居住在一个社区,只与同族做“邻人”。/p
这种类似于“宗族”的家族爱,便是如此根深蒂固。/p
这种信仰,是坚定的“不传外邦”。对于这一支族裔而言,这份信仰是他们独有的精神财富,是他们私有的瑰宝,不能赠给外人。/p
虽然有一些没有希伯来血脉的人也为这种“爱”的教义所吸引,但是却不能真正融入。/p
一直到那位“作为纪年原点”的宗教领袖出现。/p
这里,这本书的作者写道:“关于耶稣基督,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刨除那些荒诞不经、带有超自然色彩的观点,学界主要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公元一世纪确实有一位先知,进行了宗教改革。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是公元一世纪开始,几百年集体创作中汇聚出的一个虚拟形象,耶稣基督并不存在,他本质上应该是一群一世纪神学家的几何体。这里,为了降低理解成本,我们姑且假定,公元一世纪确实存在这样一位先知……”/p
这位先知重新定义了教义。/p
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