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先不去想定义方面的问题,毕竟冲锋枪的射速搭配短突击步枪的全威力步枪弹,这样一个怪诞的武器,说是开了武器设计的新河都没问题。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确定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去提高射速!
在想这个问题前,就必须得先清除为什么冲锋枪都使用手枪弹,而非步枪弹!
叶青可不相信,世界上这么多人,那么多武器设计师,只有自己脑洞大开想到了这个点上。可为什么,没人这么操作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经过这么久在系统训练场中的学习。叶青已经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现在无非是把它细分列出来,然后找关键点进行针对性处理就好。
首先是冲锋枪的自动化结构。大部分的冲锋枪,前文有所提及,都是使用的自由式枪机结构,或者半自由式枪机结构。
这种结构就和它名字的一样,枪机是自由的,无约束的。那什么叫无约束呢?!
答案就是闭锁机制中的“锁”!
被锁定了,自然就是被约束了。所谓的无约束,也就是枪机闭而不锁!
减少了锁定的流程,从整个自动化流程上来说,就少了一道程序。这是减少自动化流程时间,提高射速的第一个位置。
另外在说到自由式枪机结构时,还有它的一些特征也需要讲一讲。
首先是第一点,如何判断一把枪是否是自由式枪机结构,看它的子弹长经比就能看出来。由于自由式枪机结构没有锁定机制,所以对枪机、子弹、复进簧这三个点要求颇高...
通常是弹药的长径比较小,外在表现就是子弹短粗。这样能保证在有足够的复进能量同时,降低弹壳与弹膛的摩擦。
很显然,在这一点上,全威力步枪弹并不符合短租的定义。这是差异一,叶青写下特征后,在其后面加了一个用于区别的特别标注。
第二点,膛压到达峰值的时间不能太长,子弹出膛的时间曲线也不能太长。通俗来说就是要快!
扣动扳机后,子弹要快速地飞出枪膛。一旦子弹在枪管内停留的时间过长,那么枪膛内,回到安全膛压的时间就会延长。很容易导致炸膛等情况...
而容易造成膛压过高的原因,在第一点中有过说明。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大部分的冲锋枪枪管都很短...
叶青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点并非最早的枪械设计师们故意为之。很大可能性都是摸索出了自由式枪机结构后,不得已缩短枪管。
结果发现,诶!这玩意,好像挺适合巷战的?!
这一点没啥好说的,反正叶青不准备整个很长的近距离武器出来。标注上无影响,继续看下一点;
第三点,枪机的质量和膛压曲线以及运动总成成正比关系。
取消了锁定机制不代表子弹不需要闭锁,在没有锁定机构的情况下。想要完成合格的闭锁,就只能依靠枪机本身来完成!
那么问题就来了,膛压越高,就意味着子弹的火药爆发力越高。为了抵制住这股高爆发,避免在子弹还没有出膛时,枪机就开始后座,导致枪膛内子弹能量损耗,就势必要顺势提高枪机的质量用于抵抗这股向后的高气压。
运动总程也是一样,不过这一点还好。
叶青想了想,步枪弹虽说更大,但由于长径比的关系,在瞬时膛压方面,反而还好。因为药室的火药都是逐步燃烧的,并非一次全部点燃。
与其考虑膛压问题,不如考虑步枪弹的火药燃烧差异会不会导致复进能量不足...
这个明显更加靠谱!
第四条,复进簧...
自由式枪机结构的枪,复进簧力往往会更大。这样可以帮助降低枪机质量,为整枪减重外,更大的复进簧力也能让枪机复位更快,从而提高射速。
冲锋枪的高射速,复进簧功不可没!
但复进簧力过大,同样也有负面影响。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上膛很费力,同时协调不好,出现失误,还可能导致复进不到位的现象。
这一点主要的处理办法就是算和测...
如果真要做这款枪,反复测试最合适的复进簧力和枪机质量的过程必不可少。
第五条,子弹...
从前面的总结来看,基本可以看到一个模糊的概念。所谓的自由式枪机结构,其实就是个力大飞砖的玩意...
子弹高膛压、枪机更重、复进簧力更大...
这就好像你去健身房,想去力量训练区耍一下。结果看到里面全是肌肉大汉,你要是浑身没二两肉,恐怕都不好意思进去...
子弹就是这么个夹在肌肉壮汉们中间的家伙。
为了让它成功的在大力结构中成功站稳脚跟,相应的,弹壳强度、弹壳摩擦系数都有更高的要求。
就拿弹壳强度举例子,如果弹壳强度不够。在这反复蹂躏中,什么抽壳抽断啊、复进不到位啊,甚至漏气炸膛都不是没可能的...
不过对于叶青而言,这一点反而最容易解决。
只要搞定了弹壳强度,提高摩擦系数,这些新材料系统商城中绝对找的到。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前面几点。
最重要的就是全威力步枪弹的长径比...
步枪弹通常都是又细又长,一来就导致它的药室同样偏向细长。从底火被引燃,一开始只能点燃药室下部,再慢慢往上烧。
瞬时膛压降低,后果前面也提过。复进能量可能会不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