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代国那些年>第二五五章 如仄如盈(下)(本卷终)

针对北代的三条和议,很快帝都便有了回应。

前两条帝都均应了下来,唯独在嫁长公主一条上,帝都起了异议。那异议甚至连韩枫都觉得惊讶。

帝都传讯曰:长公主为国祈福,在**潜修,立誓终身不嫁。为此帝都愿以十名宗室女子作代价,送予北代,此后北代成为詹代的藩属,虽内政自理但不能自称为国,柳泉更不能自称为帝,需受詹代的印绶封号。

不出意料,帝都派到北代的使者被灰头土脸地打了回去,同时还带回了一封战书。

当然,无论帝都还是平沙城,对这封战书的态度都不算认真。

经过白童这么久的熏陶,再加上为“帝”后,每天与几位大臣探讨国政,韩枫对这封战书也只一笑置之,转而与詹仲琦合议,打算等天气再好些,便带着亲兵在锋关芒城四周好好看一看。

詹仲琦对他的提议不感惊讶,凝眉想了想,便问道:“你想看什么?”

韩枫心中早做好了回话的准备,便道:“我想先看看粮食和人口。”他在詹仲琦面前,始终没有自称“朕”,依旧摆着晚辈的样子。

詹仲琦听了这话立刻笑了起来:“是该看看。等到了立夏,咱们再商量着以后的事情。”

之所以要看粮食,当然是为了之后的大战做准备。所谓两军交战,粮草先行。去年邢侯轰轰烈烈的“谋反”之所以最后得到败回平沙城的结果,究其根本是粮道被断。平沙城跟锋关芒城差不多大,经过这些天的了解,韩枫晓得这样一座城,城中的囤粮大约够五万人吃一年,而每年周围地里收上来的粮食则正好够这两倍的囤粮。

新粮换旧粮,一半吃一半藏,这是代国每座城池遵守的规矩。然而平沙城去年起事,骤然多了三万浪子兵,再加上支援部分粮草给北方的戎羯人,将农民聚集起来编成临时的民兵,导致田野荒芜,去年秋天颗粒无收的同时,吃粮人骤增了一倍有余。

即便从离都调来了所剩无几的存粮,仍难以弥补这其中的缺口。照如此算,哪怕邢侯动用府库银两买了粮食,到今年初春,也应捉襟见肘,暂时无力发动第二次远征。

而帝都的情况并不比平沙城好多少。在去年大战之时,帝都曾一度封城。平日戍守在周围百里之内的代帝直属部队一下子全都集中在帝都城中,没有军队垦田的支持,让帝都城中的官仓被吃了个底朝天。

无奈之下,先帝下令从帝都百姓家强行征收粮食,导致民怨沸腾。官员家属倒还好说,住在帝都边缘的百姓便都倒了霉。据传征粮时,代帝的军队比强盗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时候抢得兴起,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甚至连对方妻女、仅存的财产一起拿走才算罢休。为此城中闹了好几次小纷争,无奈民无法与兵斗,最终都以闹事人家无声无息地“消失”作为结果。

在新登基的代帝带领下,帝都逐渐恢复了原有的秩序,百废待兴,然而元气未复的帝都远没有底气去讨伐平沙城——莫说平沙城,就连与帝都更近些的即墨城都对新皇“听调不听宣”,牛气十足。

所以,柳泉给了帝都一封战书,对方则“礼貌性”地也回了一封战书,两边你来我往,开展了几次文诛笔伐,骂得热热闹闹,却没什么人肯动真刀真枪。

与此同时,也有数名使者前来锋关芒城。

这些使者有来自帝都的,有伏涛城梁公的,有平沙城邢侯的,有风城花都越王的,当然也有即墨城赵公的。

帝都的使者最直白,他带来的信甚至未提“韩枫”和“詹仲琦”二人,只对着芒侯骂了“国贼”两字,随即那使者双手背后,昂首挺胸作睥睨生死状。芒侯并未生气,叫人照规矩把使者的耳朵割了下来后,便命人把他好生送出了城。

比起帝都使者的直白,邢侯的使者则隐晦许多。他不是柳泉派来的——自然,即便是柳泉派来的,也不会对韩枫虚与委蛇。对着新登基的“西代”之帝,那使者寒暄了几句后,便被芒侯请上了丰盛的酒席。

韩枫和詹仲琦自然“全程作陪”,但坐在主位上,韩枫冷眼旁观,却见那使者没说出半句有用的话来。全程,那使者都跟芒侯透着一种暧昧不清的“你懂我懂”,叫外人看着摸不清头脑。不需要拿过邢侯的信,韩枫也知道那信上绝不会写什么重要内容。

梁公的使者是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相比起出使任务,他似乎对美女和美食更感兴趣。这是个好好先生似的人物,他说不出什么话,别人也问不出什么话,他看上去有些痴傻,只会对着坐在他下手位的离娿“呵呵”傻笑,但韩枫能肯定的是,这个人绝不是简单人物——毕竟,依着离娿的性子,这男人若真的蠢笨如猪,她早在他的食物里动了手脚,然而整顿饭吃下来,离娿难得忍着恶心对那男人言笑嫣然,置那一双盯着自己还未发育的胸部猛看的眼睛如无物。

即墨城赵公的使者跟赵公本人一样,充满了矛盾感和神秘感。说是出使,但直到他走了,韩枫几人才醒过味来——这人竟没说一句话。他只点头,微笑,摇头,或者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如“啊”、“哦”、“嗯”来表达他的态度。一个不善言辞到这种地步的人竟然能当上使者,这实在是一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而赵公带来的信上说的话也很含糊,他对所谓“西代”自立的事情持保留意见,只要求芒侯不要影响到他辖内就好。即墨城


状态提示:第二五五章 如仄如盈(下)(本卷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