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态度,西杨是挺肯定的,如今不过是进一步确定了而已,他问道,“唯后诚多病,宫中乏主……”
南杨大人微微地笑了,“立后立贤啊。”
西杨眉头一皱,他向南边看了一眼,有点不可思议。“不是说——”
“士奇兄,”南杨大人拍了拍西杨的肩膀,“有点着相啦,内宫诸事,吾等静观其变可也。人主家事,何必多说呢?”
两人的关系说不上有多亲密,但南杨的语气却很真诚——说起来,如今内阁这三位大臣,虽然有不合和斗争,但却并非是你死我活,而南杨资望最浅,素日里也最受排挤……
西杨脑子里的算盘,已经是噼里啪啦地打了一千多遍了,脚下的步子反而是越发凝重,他自失地一笑,连称,“着相、着相!”
想想却也不免一笑,“未知勉仁,此时又做何想了。”
南杨素来稳重少言,此时却有些感慨,他轻蔑地一撇嘴,“吾观勉仁,一生唯投机二字。奈何机巧百出,人主多蒙其蔽,今正邪之辩,恰为一试金石,且看他演去。”
试金石,试出的成色是要落到谁眼睛里?南杨、东杨本为同年,按说关系是最亲密的,但东杨得意得早,南杨还在坐监牢的时候,他已是天子近臣,出入得意,傲岸中不知得罪几人。看来,南杨也在被得罪的人之中。
西杨没有说话,只是一笑——他实在是有点困了。
当天下午,王瑾果然再度奉诏而来,重提废后一事,这一次,东杨大人来劲了,手抚袖袋,口称“臣有本奏”,遂将一本奏章,递给了王瑾。——众人都斜着眼睛看,只见上头一行规整的馆阁体,皇后、廿条等字是触目惊心。
才一中午,就酝酿了二十条皇后的过错,东杨大人真不愧是倚马千言的捷才,西杨大人和南杨大人对视了一眼,均都默然无语。连王瑾好像都被东杨的无耻给震惊了,接过奏章不发一语,转身离去。
大家继续办公。金大人时不时瞅东杨一眼,又看看西杨,有点纳闷。
没过多久,王瑾回来了。
“陛下有言,曰:”他神色木然,看不出喜怒。“尔等速商议出一个章程来,杨荣不要再胡说八道了,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些话朕看了都替你羞。”
皇帝传话,当然都有很多口语,不过这么不客气的那还是很少见的。东杨大人面上阵红阵白,站起身还要请罪。王瑾却摆手止住,道,“陛下有言:不要再玩虚的了,好聚好散,皇后多病,让她好生调养,如何处置,章程出来。”
皇帝的态度现在已经是很明白了,西杨大人犹豫片刻,语气有所松动,“既如此……”
王瑾便看了他一眼,见西杨大人不说话了,又转身而去,往文华殿回话。
不片晌,上召西杨独对。后日,又召内阁诸臣与顾命重臣入,唯东杨称病,未能与会。
后三日,以皇后多病,上表自辞为由,准其退居长安宫,号为静慈仙师,饮食起居,一如常法。
胡后无过被废,朝野震动,朝中多有上折为胡后分说者,皆留中不发。坊间亦有谤内阁言语,种种怪象,不一而足。
不过,东杨大人却也是渐渐地回复了元气,他在等着一个合适的信号回归内阁,就像是朝中几乎所有称得上分量的大臣们一样,手里都攥着一本奏折,就等着往上递了。
皇帝废了胡后以后,的确也是动作不断,他又封赏了胡、孙、何、徐、罗、吴等诸内宫妃嫔的家人,其中孙贵妃家所得,略厚于余下诸妃。东杨大人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就等着那预料中的烟花一放,他便可以恰到好处地借此表复出。——被皇帝那样不客气地训斥了一番,虽然东杨大人没动情绪,但怎么说也得稍微顾忌一下面子,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嘛。
只是,左等右等,东杨大人都等得奇怪,等得着急了,还没有等到那一封预料中的奏章。
——英国公张辅,毫无疑问,是如今朝中的第一号勋臣权贵了,别的不说,只说他的家世、资历、功勋、能力,朝中还有谁能和他相比?不论是拥立嗣皇帝,还是请立太子,都得由他当先上表,那才叫做名正言顺。现在皇后废了,若要继立贵妃——在大部分朝臣看来,贵妃生了太子,素来宠厚,此时不立贵妃,又立谁来?——他不上表,谁敢和他争先?
但英国公他就是不上表,他上朝、视事,身体非常健壮,看起来精神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仿佛和大部分人不是活在一个世界似的,当整个世界都期盼他的时候,英国公他老人家……他老人家就是不上表。
反正他就这样事了,你能把他怎么地吧?你说说你能把他怎么地?
东杨大人关在家里苦思冥想了半天,手里的奏章就这样被憋回去了,他找了个合适的黄道吉日,悄没声息地痊愈了,滚回去当值。
西杨大人若无其事,继续做他的首辅,时不时过问一下长安宫的修建进度。
南杨大人继续当他的隐形人。
金大人在去宁夏出差的路上,风花雪月,无比惬意。
太后嘛,太后坐在清宁宫里抱点点——几个月下来,点点大了不少,她已经会走路了,也会咿咿呀呀地说很多不成调子的话。
“点点,想不想娘啊?”太后捏着点点藕节一样的手臂,爱得撒不开手——一只猫带久了都会有感情,太后已经很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