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骗局,在医疗落后的年代人类面对瘟疫时总会恐慌到失去理智,那个时候不论是什么“特效药”,只要“据说有效”人们就会去尝试。
因此在街上经常有卖“药”的商人,苦艾酒、鸽子粪、奎宁和丁香,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擅长吹嘘的商人们口中的灵丹妙药。
读书不一定让人挣大钱,但一定可以让人远离骗局。
科学可以帮助人认识自然,不至于闹出看一眼耶稣的圣物就能怀孕的事来。
同时也能让人明白事理,黑死病导致欧洲2500万人死亡,在那场大灾难中虽然从伦敦开始扩散,但英国北部却安然无恙的没怎么被肆虐。这一切与英国中部德比郡山谷中的亚姆村密切相关。
亚姆村很小,居民们主要是开采铅矿的矿工,由于铅矿的储量足够供应南北所需,英格兰政府就把连接南北的交通补给点设在了亚姆村,成为英国南北商人的必经之路,村民们也得以受惠过上优越的生活。
然而原本富足安宁的生活被不速之客打破:一名从伦敦出发的布料商人把瘟疫带到了亚姆村,与布料商人接触最多的裁缝一家四口,两天后发烧昏迷、皮肤溃烂死亡。随着医生及探望者的离开,村民们也出现了高烧症状。
此时从几百公里外的伦敦才传来黑死病的消息,为了躲避瘟疫,村民们决定往北撤离。
第一个提出反对的是牧师威廉,他把村民们召集在教堂里商议:如果往北撤离,肯定会把瘟疫带到北方;如果留在村里,或许可以阻止瘟疫波及剩下的大半个英国。
经过简单的讨论,村民们做出了最痛苦的选择:留下来,阻止瘟疫通过亚姆村蔓延至北方。
走的话未必能活,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瘟疫;不走的话就会死,哪怕没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但我们愿意试试,因为善良需要传递下去,后人们要记住善良。
这段话被刻在亚姆村中央空地的纪念碑上,这段历史也被写入1950版的英国教科书中。
通过决议,宁死不走的村民们先把通往北方的道路封锁,留下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在路边阻止行人,其余人将自己关在有水井的笼子或围墙里,确认感染者再将其移送到酒窖和地下室中,未感染或确认痊愈的人才能离开。
遗憾的是,进入酒窖和地下室的所有人都没能活着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被确认染上黑死病,村子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墓碑,到最后几乎整个村子都是。之所以只有墓碑,是因为被感染的尸体只能集中深埋,留下墓碑是为了写几句话告诫活下去的人。
比如矿工莱德写给女儿的是:“亲爱的孩子,你见证了父母与村民们的伟大”;医生写给回娘家的妻子:“原谅我不能给你更多的爱,因为他们需要我”。
亚姆村民的无私与勇敢,很快就感动了方圆百里的居民。为了表达谢意,附近居民约定轮流送来食物与药品。留守村民怕瘟疫传染给这些赶来帮助的人,只同意把物资放在村口围墙上,也就是如今竖立路牌的地方,曾经两米高的围墙,早已倒塌只剩半米墙根。
村民们自愿隔离400天后,瘟疫才随着感染者的死去而消失,德比郡政府随后派人前来确认。据说连续十天的报纸都以“贤者之乡”为头版,内容是“全村只剩下70个人活着,其中33个是16岁以下的孩子,剩下的都是这些孩子的母亲和监护人”。
这33个孩子被单独分别留在教堂的各个角落,除了牧师每天送一次食物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近,也不允许孩子们相互有肢体接触。对亲人的思念和长期的精神压抑,让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患上精神疾病,其中一部分在郁郁寡欢中死去或因为抑郁而自杀。
十年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偶然听到一名仆女谈起父母的事迹,被感动得当场落泪,随即要求全国周知,并特赦亚姆村后代世袭免税。至此亚姆村的事迹才广为人知,在后续无数诗人画家的艺术作品中,亚姆村民一直被冠以“贤者善人”的代表。
而这些村民的后人也一直在贯彻祖先的劝诫,不仅拒绝了国王的补偿,连几百年后的德比郡政府,无数次送钱送地都不要。
波莫娜并不是很喜欢住在伦敦的豪华公寓,现在戈德里克山谷也成了“人尽皆知”的“隐居地”,她想找想亚姆村这样的地方隐居。
12世纪时疟疾和水痘也曾经肆虐斯廷奇库姆,波特家族的奠基人斯廷奇库姆的林弗雷德就生活在这里。他的麻瓜邻居们与他关系很好,经常来找他医治各种疾病。
完整吞下火灰蛇蛋可以用来治疗疟疾,除此之外,也存在专门治疗疟疾的魔药,但这种魔药一旦酿造不当,就可能是致命的。15世纪初,昆迪亚·迈克奎迪就因为服用了没有正确制作的疟疾药而很快丧命,相较而言还是中国的青蒿更管用。
波莫娜不指望西弗勒斯会成为那样无私帮助别人的“贤者”,至少能保持善意,昨晚上西弗勒斯问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连阿不思也不能确定总是对的,她更难界定了,但有一点她确定,那就是亚姆村的村民和斯廷奇库姆做的没有错,那位领头号召大家留在亚姆村的牧师威廉最后也死在了瘟疫里,他的墓志铭上写的是:“希望你们把善良传递下去”。
人性本恶,需要善意的指引,面对死亡很多人都会选择逃跑,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