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族的他,虽然不得志,但是,骨子里还是希望黎民能有了身份认同感的。
因为,这代表他血脉的尊贵程度……
耿姬捅了捅柱厉叔的胳膊:“良人,在现实的生死和虚无缥缈的血脉上面,你认为黎民会怎么选呢?”
柱厉叔不说话了!
他不得不说,耿姬说的有道理。
……
翌日。
莒国朝臣济济一堂。
秋收在即,这正是需要庆祝的时候,金秋,在上古时期,就是先民庆祝丰收的时候。
春社与秋社,乃是古人最为重视的节日。
春社日,国君带着百姓,祈求今岁风调雨顺,收成丰厚,国泰民安。
秋社的时候,则是感谢土地神赐下今岁物产丰饶。
这就是所谓的“春祈秋报”。
此时,水稻已经收割,眼见就要到了秋社的时日了,是以,莒国朝堂,正在商议今岁如何布置……
执宰公子铎当先站了出来,他行礼之后,开口道:
“社,所以神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公子铎扫视一圈,看着一众面有喜色的公卿,继续道:
“君上,秋社乃是重中之重,我国今岁大丰收,却是能够填补了去岁灾荒的空缺,如此,君上当尽早定下章程,带领我等拜谢土地!”
己狂点头:
“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而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己狂说出了自己对于秋社的重视,然后一锤定音道:“史官,记下一旬之后,吾国上下一心,当共祭秋社!”
若是往常的时候,史官柱厉叔自然是会出来回答自己听到了的。
然后,他就会用毛笔快速记下了国君的话语,等到下朝之后,在用小刀刻在竹简之上。
这些竹简,就是莒国的历史……
等到国君去世之后,竹简里面的一部分,会陪葬国君身边。
比如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就是这么留下来的。
而记录朝政的初始竹简,则会或是被焚烧,或是陪葬在了史官身边。
比如——睡虎地秦简就是这么来的。
己狂喊了史官,本以为那个老是与他作对的固执家伙,会立刻回答的时候,哪知道人群里并没有柱厉叔的身影……
众臣面面相觑。
史官边上的一个小吏回答道:“君上,史官今日并不曾前来朝议。”
“来人呐!”
己狂当即就恼了!
“给我去将柱厉叔捉来!”
己狂的胸膛不停地起伏着,史官柱厉叔欺他太甚!
这个又臭又硬,就像是溷轩里面的石头的家伙!
……
五十八年前,齐国执政崔杼,杀了给他戴绿帽子的齐庄公,然后害怕会被如实记载,于是对太史伯开口道:
“齐庄公这个昏君,活着的时候,也是没有干了什么好事,你就写一个‘昏君暴毙’,我自然会给与你好处的!”
哪知道,太史伯在史书上记下了:“夏五月,崔杼弑其君。”
崔杼可是齐国执政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见到史官这样记载,他当即大怒,斩杀了太史伯。
史官这个职务,素来都是世袭的。
于是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继位。
仲不但写下了崔杼弑君,更是写上了崔杼斩杀史官的事情。
崔杼大怒,于是继续杀了太史仲,然后让太史叔上位。
太史叔也不畏强权,写下了崔杼连杀两个史官的事实。
崔杼再次杀了他。
然后招来了太史季,对他说:
“你三个哥哥都死了啊,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齐庄公之死写成‘得了暴病而死’吧!”
太史季大笑:
“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
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
太史季从崔杼家里走出来,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
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太史,在齐国叫做大史,齐国的官职,与诸国名称稍有不同。南史氏,来自南方的史官家族。)
写历史的那一群人,骨头实在是太硬了……
(比如没有钱的我,节操始终放不下……)
……
少倾,侍卫匆匆跑来,他大呼小叫道:
“君上,不好了,史官柱厉叔逃出城了……”
……
高密。
田豹摸摸脑袋:“小白,你做那劳什子的大号礌石,却是干甚的?”
他很是不解:“小白,我们的目标是莒国,现在莒国秋收在即,彼等又不曾征兆国人入伍,这个时候,只要我们收割了莒人的庄稼,然后据城不出,等到大雪封山的时候,莒国就会不占自溃了呢!”
他使劲挠挠头,将整齐的发丝,搞成了一团糟。
这件事,饶是他都能想清楚的,为何素来聪慧的小白,却是按兵不动呢?
他们已经在高密驻扎了十来天了啊!
田白哈哈一笑:“阿豹静待便知!”
一边的鲍息也是闹不清楚田白的打算。
他开口道:“小白,阿豹所言甚是,就算是我们不收割莒国的粮草,那么只需要派遣军卒,进入莒国,放火焚毁了稻田,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