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之再造天朝>341.钱不经花(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大明这些官员们习惯了伸手捞钱,已经懒到不想动脑筋去赚钱了。

也是,手中握有权力,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捞到钱,干嘛还要劳心劳力的去找门路。这些人连站着赚钱都嫌累,更不用说跪着赚了,只有躺着赚才是他们的做事方式。

如果不是被逼到这个份上,王怀义和向盛平也不会向谭明仲咨询怎么站着赚钱。至于跪着赚钱,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还不至于囧迫到那个份上。

“我等愚笨,还请谭大人不吝赐教。”为了能赚到钱,连向盛平这个一向高傲的文官也低下了头。

“你们好歹也是朝廷钦命的收税大使,各方总要卖些面子。你们完全可以将钦差的权力利用起来,从各地进货到上海来卖啊,想来这一路上应该没有人敢收你们的税吧。”谭明仲这是明着告诉他们以权谋私,不过这种危害比起贪污税银要小得多。

大明的江河湖海、官道上各种税关多如牛毛,没有关系和实力,贩运货物收税都会被收得怀疑人生,更不用说随时都有被税丁们找各种借口罚没的危险。

这还只是官面上的,各路江湖豪侠们沿路还要收“保护费”,一些不讲究的还会夺财害命。所以一般的商人想要长途贩运货物肯定会赔得倾家荡产,甚至小命不保。

不过这种事情在王怀义和向盛平身上应该不存在,好歹是钦差,虽然不过是收税的钦差,那也代表着皇帝和朝廷,这点面子黑白两道还是会给的。

随便说一下,除非是想造反,或者利益特别大,江湖豪侠们一般是不会动官府势力对手的。

被谭明仲这么一说,王怀义和向盛平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这些套路他们不是不懂,反而非常的熟悉,只是之前一直将注意力放在了私吞税银上,也没想着要去赚这些辛苦钱,所以将这些套路给忽视了。

“着啊,我咋就没想到呢。”王怀义和向盛平懊恼的说道。

“至于是你们自己经营,还是将名额委托给别人自己占股,那就看你们自己的想法了。顺便说一句,要是你们的货,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我可以给予最优惠的税收。”谭明仲给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可惜两人还有些不领情。

“我们自己的货还要收税啊?谭大人也太不近人情了吧。”王怀义抱怨道。

“金州军的规矩,税收一视同仁,没有例外。在金州军连伯爷自己都要交税,你说你们的税要不要收?何况要是不收你们的税,其他人都挂在你们名下,这税还收个屁啊。”谭明仲对不识好歹的两人爆了粗口,让两人都有些悻悻的。

还别说,刚才他们还真有将免税权租出去的想法,可惜还没说出口就被谭明仲堵死了。不过好歹还捞了个优惠政策,也不算一无所获吧。

其实在大明,官员经商比起百姓有太多的优势,这也是官宦人家非常容易发家的原因。特权与资源的结合已经排除了其他多数的竞争者,剩下的都是豪强们之间的游戏,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多少经商的空间。

官越大生意自然做的越大,官没有了,再大的生意也不过是别人的碗中肉,这才是大明的生意经。

展示了许久的皇家物品在炒作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终于开始对外销售了,一时间上海县城的达官贵人们挤满了皇家交易所。

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内廷这次拿出来的东西都是精品,而且数量不多,加上最令人动心的“大明皇家监制”标签,吊足了江南富人们的胃口。

这些东西的销售也没有采用以往的模式,而是以拍卖的形式尽量的争取卖出高价。

江南富人们对于拍卖并不陌生,但是像皇家交易所这样搞得这么正式和隆重的却是极为少见。

这些皇家物品已经展示多日,究竟好不好大家心里早就有数了,所以拍卖一开始就朝着火热的方向发展。

官窑茶具一套卖出了近五百两,一百套茶具就为内廷换回了差不多五万两银子。还有一些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这些由内廷顶尖的手艺匠人做出来的物品也受到了江南富人们的疯抢。只要喜欢,几百两、上千两都不在话下。那豪掷千金的模样,看得在现场坐镇的王怀义口干舌燥。

这场拍卖会持续了整整三天,才将内廷带来的货物销售一空,而且还有更多的富人们为没有买到心仪的物品而懊恼,不断的询问下次拍卖的时间。

事后统计,销售额接近四十万两,大大出乎了王怀义的预料。

在扣除了成本之后,金州军大方的将利润的一半十五万两交给了内廷,不过王怀义一两银子也不敢贪,因为销售的账本金州军同样送了崇祯一份。

很快,上海税收的账本就送到了内阁以及崇祯那里,另外崇祯手上还多了一本内廷器物的销售记录。杨嗣昌与崇祯坐在一起看着账本,为上面的数字感到惊喜。

虽然税收这块,朝廷和内廷不过每家分到三万多两,对庞大的开销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好在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后面还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税收,这才是崇祯和杨嗣昌所看重的。

“杨爱卿,这税银运来了吗?”崇祯关切的问道。

账本再好看,也要收到现银才算数,否则不过是纸上的数字罢了。

“根本就没运。”杨嗣昌摇摇头。

崇祯脸色阴沉的问道:“怎么回事?”

“请皇上勿忧。金州军为朝廷和内廷开了票据,凭票据直接到金州军


状态提示:341.钱不经花(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