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局本部里的余则成>第359章 亲自盯梢

第359章亲自盯梢

一晃一天过去了

正常情况下,这天是日谍要发报的时间。余则成按照吕宗方的意见,决定亲自观察一天。他选择了春晓巷这个观察点。因为这个点能清楚地看到整个巷子里的情况。

天还没有亮,余则成就来到了那个小房间。

一进门,余则成就看出这个房间原来应该是小女孩子住的。现在被两个大男人搞得汗味十足。

扈林升、王千滚俩轮换着盯着窗口。一旦有人进出,就叫余则成。

在早晨八点多,进出的人员开始增加了。

扈林升、王千滚俩轮换着拍照片。

余则成在暗中一一观察,看看这些进出的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包括表情、动作等等,有没有那种看起来像是受过训练的举动

到了九点过后,巷子里进出的人开始减少了。余则成靠在床上,开始梳理刚才看到的一切。他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吱呀”房门开了。

余则成回头一看,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将脑袋伸了进来,她一看到余则成,立刻将脑袋缩了回去。并顺手将房门关上了。

余则成扫视房间里的两个家伙。

王千滚内心里特别紧张,他生怕那女孩叫自己的名字。脸部表情生硬

扈林升抱着看笑话的态度,脸上露出奇怪的笑容。

余则成立刻明白了,这女孩是来找王千滚的。他朝王千滚瞪了一眼。

余则成倒不是反对手下找小妾。他觉得在工作中,不能掺杂这些事,否则,就会分心,容易出现失误。他立刻想起那天王千滚没能将那个小孩的照片照下来的事。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有数。

到了中午,进出这个巷子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

余则成很关心那开夜宵的父女俩。到了中午,他看到中间那扇门打开了,一个十**岁的女孩出来倒水。应该是洗脸水。

余则成问道:“那女人每天都是这个时候起床吗”

王千滚被那女孩吓了一家伙,内心里有鬼,便尽量不说话。

扈林升说:“是的老大,她跟父亲每晚大约十二点回家,到中午十一点多起床。下午忙活一阵子,准备饭啊、面啊什么的。到了下午六点半、七点就出摊。这几个时间误差不到十分钟。”

随后,那个女人没有再出来。

不一会,出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如果扔在人堆里,谁也不会注意到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腰里还插着一根长长的烟杆。也是外地人对四川人印象中的双枪兵的一支枪烟枪。不是抽鸦片的,而是抽烟叶的。

烟杆中间还拴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碎烟叶。小布袋里插着一根竹子制作的火捻子。里面装着卷成圆柱形的表心纸,点燃表心纸后,用竹筒盖着。表心纸里便存在一些火星子,在需要用时,将竹筒拔掉,吹一吹火捻子,表心纸就能复燃点烟。

余则成怎么看,这两个人都不像是日谍如果不是“不能排除任何人嫌疑”的强烈的观念。他甚至将这两个人完全排除了。

从武汉来的一家人中,家里三个男人早晨都出去了,中午不回来吃饭。家里就四个人,三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相对而言,有孩子的家庭热闹一些,因而,余则成总是能听到他们家里的嬉笑声。

余则成看到了那个大儿媳,是个典型的武汉人。鼻梁略微有些塌,长得还算精神。

这户人家的女儿也出来过,也是典型的武汉人。长得圆圆的脸盘。在那个时代属于美女一类。她在家里还教侄女儿认字。说明这一户人家在武汉可能还有点身份。否则,来了重庆,也买不起这房子。

这一户人家看起来也不像是日谍。不过,可能性要相对大一些。毕竟是从武汉过来的。

教师那一户孩子多,大儿子上小学了。家庭主妇在家里带两个孩子。看样子,这户人家的孩子还很听话,很少听到家庭主妇喝骂声。

余则成觉得这户家庭跟日谍联系不起来。人家都没有出过四川啊。

这让余则成开始困惑起来。他觉得老吕的思路还是对的,自己要是不来亲自体验一下,坐在五号院里,有魏金凤腐蚀着自己的思维,哪里能有什么灵感呢

王千滚今日主动“赎罪”,去街上买了不少酒菜。

三人在房间里一边吃喝,一边观察。

一天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

中间那一户人家开门了,从院子里推出一辆板车,上面架着折叠的小桌子、小板凳,还有装火炉子的圆桶,以及装碗筷的小碗柜。

余则成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六点半果然很准时。他再看看那一对父女俩和板车,他突然有了一丝灵感。但这个灵感一闪即逝。他闭上眼睛来捕捉这一丝灵感,最终一无所获。

天色黑下来了,这个巷子进进出出的人开始多起来。因为天黑,巷子里又没有路灯,根本看不清是谁在进出。不过,就像扈林升所说的,如果有人提着一个箱子大小的东西还是能看得清楚的。因而,余则成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将发报机运出去,是跑不掉扈林升和王千滚的观察的。

余则成回去了他观察了一整天,唯一的收获就是那一闪即逝的灵感。不过,很多时候灵感也不一定就有效。

魏金凤、魏金江已经将饭菜做好了。

看到余则成回来,魏金凤便喊着:“吃饭吧再不吃就凉了。”

余则成看到魏金凤专门用一只大锅烧着水,将蒸架放在锅里


状态提示:第359章 亲自盯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