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第六十二章煤炭

“你们已经安顿下来了,现在最想要的应该就是分地了吧?”

王正此话一出,下面坐着的正副大小队长们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终于要开始分地了。

“按唐律成年男子能分好几十亩地,我这里却没有那么多地给你们,只能按照男子两亩水田一亩旱地,女子减半的数量分给你们,也就能解决你们的口粮问题吧。

如果觉得不够,你们可以自行开荒,山地多得是,这个不做限制,不管谁开荒出来的,以后都可以继续耕种。

还是那句话,要种地就必须得种好,种不好我就会把土地收回来,开荒的田地也是一样,并不是说你今天去挖了两锄头,那块地就永远是你的了。

你们每个队,我会派一个学生去,他会教你们读书认字和算术,还会记录你们所做的一些事情,你们可以叫他们为“书记”。”

第一大队有将近四千人,他们的大队长叫刘老六,是个三十来岁的壮实汉子,此时举手问道:“那田里种什么,咱们自己可以做主吗?”

旁边有人笑道:“田里都是水,除了种稻米,还能种什么?”

刘老六立马向说话之人怒目而视,“就你话多,你明明知道我说的是旱田,故意找麻烦是不是?”

在唐朝,地里种什么是有规定的,能种粮食的地方,绝对不会让你种果树,当然也没有限定得太过死板,种什么粮食倒是随意。

“咱们这里不做限制,只要保证水田别弄成旱地就行,种什么倒是随意,只要好好种就行,哪怕水田也可以种莲藕嘛。”

“啥是莲藕啊?”

“我从长安带回来的一种果蔬,一亩水田能出好几十担,就是挖掘的时候有点麻烦。”

众人一听是果蔬,立马就不感兴趣了,有人小声嘀咕道:“芦菔也一亩地好几十担,还很好收获。”

芦菔就是萝卜,现在一文钱十斤都没人要,蜀中这边随便开个几平米荒地,一撮种子撒下去,从吃菜苗到吃块根,能吃几个月。

等吃完又撒点种子下去就行,一年四季都不缺,是人们备荒的首选。

王正感觉有点牙疼,不过也没关系,反正种子也不多,开始自己先种着,再慢慢推广吧。

刘老六听见王正说不做限制,立马感兴趣的问道:“那大管事的那些甘蔗,咱们能种吗?”

“你想种甘蔗?”

王正多少有点诧异,这可是新东西,这边可还没有人种过。

“嘿嘿。”

刘老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解释道:“以前我在码头干活儿,捡人家的丢的甘蔗头子吃过,这东西甜得很,昨天我打听过了,听说大管事能种甘蔗,我就想问问,咱能不能也种点。”

“这个要等你们分了地再说,有些地能种,有些地种出来不甜,提前给你们说一声,一亩地的甘蔗种子就需要一百文钱,等分好地,还想种甘蔗的,到时候可以来找我。”

相比一亩地只需要几文钱的稻米种子来说,一百文一亩地的甘蔗种子钱就高的离谱了,不过他们只要敢大着胆子尝试,王正就能让他们挣到钱。

开完会,许多人都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离开了。

张三让人把哺食端了上来,是酸萝卜煮鱼。

王正看着硕大的鱼块,有些诧异的问道:“哪来这么多大鱼?”

“牛老三派人送回来的,他在分段筑坝,从最上面一段开始筑起,下面的河谷干了,抓了许多鱼,就让人送了一些回来。”

王正点了点头,笑道:“倒是一个心思灵巧的人。”

王正先舀了一碗鱼汤尝了尝,发现酸咸适中,味道还不错。

大家一起吃饭,王正也没有食不言的规矩,张三喝了一碗鱼汤后,讲起了牛老三的笑话。

“他们今天挖土筑坝的时候,挖到了石炭,牛老三不小心滚进石炭堆里面去了,一开口说话,那牙口,白的很。”

李四笑着问道:“他就没洗洗?”

“水冷嘛,山里的水更冷,说回来烧水洗,洗也没洗干净,耳朵脖子都还一块一块的黑斑,像胎记似的。”

王正沉吟了一下,说道:“石炭可是个好东西,明天咱们去看看。”

李四愣了一下,说道:“石炭有啥用,那玩意儿很难点燃的,烟大的很,能把人给熏死,听说以前有人烧石炭烤火就被熏死了。”

张三看了看王正,若有所思的说道:“主家一定有办法把石炭弄的不一样。”

王正点了点头,“办法确实有,不过得先看看有多少石炭再说,如果太少了,就不值得麻烦。”

前世没听说城市里有什么煤炭矿藏,不过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以后没有不代表现在就没有。

被雨水冲刷跑了,被人先用完了,凡事都有可能,时间才是最大的意外。

第二天,王正就去山里看了看,确实是挖出煤炭来了,具体有多少不清楚,不过已经露天的这些已经值得王正炼焦炭了。

找了一个坡坎,让人挖了一个小窑洞出来,王正先炼了几百斤焦炭带走。

回到农庄后,把焦炭交拿了一些到铁匠铺,“这是焦炭,试试好不好用。”

铁匠姓王,三十多岁,手艺不咋地,只会简单的修理一下农具,只是矮子里面挑出来的高个,能分到房子算是捡了个便宜。

手艺不行,人就没底气,王铁匠一脸的讨好笑容,从王正手中接过焦炭后,立马放进了炉子里面,让徒弟拉动风箱后,没一会炉子里面就冒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煤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