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明末之新帝国>第638章剑指泉州

福建自古称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提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起初七闽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越族,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后又有八闽、九闽、十闽之说。

其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本朝执行禁海政策,迅速的衰落,但私下里的走私却是屡禁不止。

洪武初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隶属福建行中书省,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至洪武九年,福建中书行省改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隶之,洪武二十年,撤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置漳泉道。福建按察分司置宁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泉州府属漳泉道,漳泉道管辖泉州、莆田、漳州。

四年后,福建按察分司调整合并为建宁道、福宁道二道,泉州府属福宁道,福宁道管辖福州、宁德、泉州、莆田、漳州。

嘉靖四十二年,重设澎湖巡检司,负责保护海疆。

泉州府既是福建的核心城市,也是第一大港口,海防重镇,这里自然就驻有重兵。

福建都司属前军都督府,共有十六个卫,这里是泉州卫。

靖难之役后,朱棣想要联合海外诸国,以巩固皇位,于是便派使臣出使海外,永乐三年更是派遣了心腹,三宝太监郑和初下西洋,随后又六次出使西洋,史称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从南京的运河行驶开往福建,然后再从福建的港口开始向各国行使。

据传,经过福建的时候,福建的卫所很好的招待了郑和,并且福建的十六个卫所每个卫所都派了十多位将领,带着自己手下的精兵,跟随着郑和一起下西洋。

不过自从他们停止了下西洋以后,军备就开始逐步的荒废了,甚至开始实行了极其严厉的禁海政策,这就进一步的限制了其军队的发展,在福建都司十六卫所之中,泉州是由泉州卫进行负责的。

泉州卫一共有五千多人,镇守一方也都是可以的,但是随着军备的逐步荒废,到了后来,就连对付海盗山贼都不能,自从郑芝龙崛起以后,这里一带的防务,主要就是由郑芝龙进行负责,他驻有重兵。

这所谓的重兵,主要的还是以郑芝龙统帅的郑军为主,比如说对岸的澎湖巡检司,就是全部由郑芝龙他所控制的。

在大明朝当官才值钱,当兵的根本就是一个消耗品,就是一个下等人,所以这些当官的只在乎步步高升,当上了高官,然后捞银子,至于当兵和掌兵权,他们根本都不感兴趣,就连泉州知府夏雨君他也都认为一点,这就是自己没必要亲自的掌握军队,只把它交给郑芝龙这样的粗鲁军汉,让他负责指挥就行了。

他真郑芝龙一个海贼出生的人,好不容易才被朝廷招安,当了官,还不感激零涕,粉身碎骨,以报朝廷之恩德,还敢乱来不成?

所以这里一带的军事实力,相当的弱,除了守城门的是由知府所率领的官军以外,泉州府以外,所有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郑志龙的军队在防守。

特别是在郑志龙接受招安以后,东海这一带最大的海盗头子都投降了,这也就让这一带海疆得到了平静,既然海疆平静,没有了倭寇和海贼的袭扰,地方太平,夜不闭户,地方官员可是把这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政绩,上书朝廷。

而在朝廷这里,地方既然已经得到了大治,自然就要刀枪入库,放马南山,当地的军队不是进行了一定的裁减然后就是进行撤消,然后当官的才可以顺理成章的裁减军队,节省开支,防务就由郑芝龙他们的部队负责。

这样一来,郑志龙他们就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势力,现在这一支最大的势力造反,这可是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昨晚政府发生兵变,杀声冲天的时候,远在泉州的知府夏雨君都已经收到了消息,只是当时他所收到的消息,有点不太准确,语焉不详,就是大致知道,认为是郑家内部发生争权夺利,应该是发生了某种火拼或者是判乱之事。

所以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就怕乱兵冲入了泉州城中,伤害百姓,所以马上就下令,召集城中的官军上城墙防守,防止乱军冲入。

结果郑家的战斗很快就结束,大批的军队开始涌向了泉州,对他进行了包围。

这可是把夏雨君吓得够呛,直到刘家军包围了泉州城,他夏雨君才知道原来是北方的刘贼,窜到了这里,对泉州进行了包围。

夏雨君他一方面派出了使者,紧急的向福州方向和周边的城镇求援兵,一方面就马上组织城中的富商和豪强,让他们派出家丁协助守城。

这可不是他想象之中的政府内部叛乱,如果是政府内部叛乱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坐观虎斗,无谁人胜出了,依旧还是得听朝廷的,还是得听当官的,但是现在是刘军得势,夺了权力,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夺取郑家的船队,攻打泉州,攻掠大明的国土,这可是生死之敌,如果让敌人得了势,大家都没有好下场。

这夏雨君他也是一个有能耐的人,当上了知府,他可是凭着一个知府,就把郑芝龙都吃得死死的,用他的话来说,郑芝龙这一条海上的


状态提示:第638章剑指泉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