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北朝求生实录>第853章 党同伐异乃本能也

高伯逸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多了,至于他的“前身”,那个孔武有力又满脑子肌肉的“高伯逸”,更是在邺城生活了十多年!

这十多年来,邺城任何一个有心人都能查到,高德政有个私生子叫高伯逸,母亲是个侍妾,还被赶出了家门!

这么多年来,包括高德政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让高伯逸回归渤海高氏。大家就像是看不见高伯逸在民间吃苦一般,选择性的将其遗忘了。

然而现在,李家人也好,崔家人也好,甚至是渤海高氏本身,都迫切的希望高伯逸能够“认祖归宗”!

这一幕在高伯逸看来,是那样的势利现实,却又荒谬可笑!

当你大权在握的时候,你你是衣冠qín_shòu,混吃等死,别人会你不是,会你是好人,是能臣干将!

而当你失去权力的时候,无论你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还是时时刻刻都拾金不昧,或者学廉颇一样吃n大碗饭,别人都会你是恶棍和庸碌之辈。

世道就是如此,如果不习惯的话,或许慢慢适应就习惯了。

“诸位能否听在下一言。”

高伯逸不知道眼前这位白胡子老人是谁,但却知道他肯定是高家人,而且还是跟高欢不是一脉,但关系却比较近的高家人。

要知道,虽然自从高欢的先祖被贬到六镇中的怀朔镇时,这一脉便在怀朔镇扎根。然而高欢是不是这一户人家出来的,却还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后来高欢在河北信都发家的时候,正是有了一个“认祖归宗”的举动,承认自己是渤海高氏的后裔,然后才得到渤海高氏一族的支持!

这就有了高敖曹一脉在高欢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也就是,高欢既是渤海高的人,又不是渤海高的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也很矛盾的悖论,然而却在当时大行其道。

如今,当年高欢身上发生过的事情,似乎又要在高伯逸身上重演,不过最终的结局稍稍有些不同。

高伯逸是出自高德政一脉,而高德政不仅已经身亡,而且子嗣单薄,只剩下高伯逸跟他的侄儿高王臣,剩下的全是高伯逸的儿子女儿!

高德政本就是渤海高氏的远房庶出,在家族中的地位可以忽略不计。高伯逸现在已经权倾齐国,让这样一脉回归到高氏主支之中,那岂不是要“鸠占鹊巢”?

难道渤海高氏不知道将高伯逸拉进来的好处,为何现在才动手呢?还不是因为利益牵扯太大,高伯逸这个巨人实在是太扎眼,各家都无法平衡,最后索性只能听之任之!

而今这么多世家大佬都在,渤海高氏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家族中已经绝嗣的某嫡系一脉,让给高伯逸这一支,将他们整体的“过继”过来!

所以以后高伯逸就是跟他们几乎没有血缘关系的“至亲”了,这就是弥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宗族礼法!

其威力之大,就连高欢都不得不低头认怂!

“贤婿少年英雄,又是国家栋梁,有什么事情不可的?”

李祖升作为“东道主”,笑眯眯的给高伯逸打圆场道。

“这几年在战场上拼杀,在朝堂上周旋。我常常在想,哪怕我功成名就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总要弄明白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

而我手中的权力虽大,却如同沧海中的浮萍一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不知道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

午夜梦回,醒来后常常觉得空虚难耐,活着也无甚意思。

如今在这么多德高望重之饶撮合下,在下若是能重新回到族谱,知道自己来自渤海之滨,来自人才辈出的高氏一族,定然深感荣幸。”

这一席话得有理有据,又言辞恳切,还绵里藏针,暗示自己手中权力很大,绝非任人揉捏的鱼腩。

在场诸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听到高伯逸这么,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盛名之下无虚士,高伯逸能有今日之成就,果然不是靠着上恩赐而来的。

他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希望重回族谱,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矜持,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这么个状态。

“老夫高季安,大都督英明神武,回归族谱乃是我高氏一族的荣耀。

不过此事异常重要,不可太过随意了。等选定良辰吉日,大都督即可来我高氏祠堂,认祖归宗!”

头发全白,但精神依然矍铄的高季安对着高伯逸微笑点头道,这就等同于承认了高伯逸的身份。

现在谁都知道邺城跟晋阳两边必有一战,而晋阳那边全是鲜卑缺道,如果赢聊话,自己这边什么都捞不到。

所以今日的所谓宴会,只是李祖升找了个借口将大家召集起来,弘农杨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赵郡李氏等世家大族都派人前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达成协议!

所有的人,能出饶出人,能出粮的出粮,能出钱的出钱,目的就是要守住邺城,甚至反杀过去,瓜分晋阳那边的利益。

此某同伐异,人之常情也!

而高季安既不是高敖曹一脉的人(这一脉的高氏族人基本上叛逃到北周,帮关中那边做事了),亦不是高欢一族的人,跟高氏皇族扯不上关系。

他们正好作为一个纽带,将高伯逸拉到世家体系里面来。自从今日之后,高伯逸就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再也不存在“配不上”李沐檀这样的情况。


状态提示:第853章 党同伐异乃本能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