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附近少水,昼夜温差大。白可以把盔甲晒得滚烫滚烫,晚上就能把你冷得嗷嗷剑
杨坚一直担心突厥人前来袭营,故而在帅帐内看书,并未睡去。一想起白发生的事情,他心中就一阵阵的激荡。
既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又有险些失足的后怕。
权谋政争与征战沙场有些近似之处,然而在某些关键的地方,却又不尽相同。或者三军统帅,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能够直接影响大军的情况很少。
命令都是间接下的,主帅与士兵无法面对面,所以很多事情,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成事的,甚至单打独斗绝对要坏事!
杨坚觉得自己果然不是带兵的料。窦毅看上去也是很儒雅的一个人,然而沙场之上杀伐果断,心机深沉,进退有度,远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
他和父亲杨忠,乃是不同的带兵风格,殊途同归,都很有效。
杨坚就是有这样的优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在可以发挥的地方,这也是他能重振杨家的原因之一。
“咚!咚!咚!咚!”
震人心魄的鼓声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响起!
杨坚不急不慢的擦了擦脸,窦毅白的时候就已经提醒过他,今夜会擂鼓点兵!所以杨坚根本不担心自己会触犯军法。
气定神闲的来到大营中央的简易校场内,杨坚就看到这里四处点着火把,一身戎装的窦毅,已经端坐于高台之上。
杨坚上前去跟窦毅行了一礼,顺便坐到了对方身边。
“行军长史刘雄何在?”
窦毅沉声问道,带着威严与气度,无人敢与之对视。
“末将在!”
一个胡须夹杂着白色的老将出列,对着窦毅拱手行礼。
此人在大统年间(公元535年到公元551年),就受到西魏朝廷的征召授职,担任西魏丞相宇文泰的亲信。
后来历任统军、宣威将军、给事症子城县令、都督、辅国将军、中散大夫、中书舍热官职,与宇文氏的关系十分亲近,被宇文泰赐姓宇文。
(为了区分,本书只叫他刘雄)
刘雄会出现在这里,乃是宇文邕有些担心窦毅压不住阵脚,所以让这位跟宇文氏关系密切的老人前来帮忙。
窦毅让人擂鼓,在扎营的情况下乃是为零齐将领,准备出征的意思。
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一支军队如此多的人,而且很多人脑袋还不太好使(因为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这样就要求军队内部的组织和号令清晰严明!
甚至号令绝大多数时候比最高长官的军令还有效!
古代军中规定,士兵在前进时耳朵只听金鼓,金不是铜锣,而是铜钲,一种长得很像铜钟的乐器,后来发展到“擂鼓鸣金”!
而眼睛只需要看着本部高挑旗帜,也就是所谓的“帅旗”,夜里行军打仗则看是看所谓的“双灯”。
每支军队都有自己的那一套,比如高伯逸是在神策军里面玩的“五色旗”,不过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和神策军类似,周军各部都是按照级别,根据旗帜样式和颜色的不同来区分。
本队人马,不需要去管其他队的旗帜,只管记住自己在的这一队就好了。
战场瞬息万变,关键时刻,抬头看到了自己队伍的旗帜甚至能救命!
而军官则看上级旗帜指挥而行动,一级一级往上。
任何时候,旗帜、鼓点和鸣金等信号,在指挥级别上都远远高于军官喊话!
士兵看到旗帜扬起,是什么号令就做什么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会去听口头指令,主要是为了防止假传军令或者扰乱军心。
所以他们只能看中军旗帜、听金鼓声音,其他的一概不管,这也是为什么主将附近都有武艺高强的所谓“牙将”保护,还有一茬一茬的“掌旗官”跟随其后的原因所在。
扎营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不像是在战场上那么严苛,但是擂鼓的紧迫性,要远远高于窦毅直接下达军令。
无论你在干什么,听到擂鼓的声音,赶紧的集合!
“行军长史!擂鼓十声,偏将军(九品中正制里面最的武职)以上都要在校场集合,还有谁未到?”
“报大都督,老将梁台未到!”
刘雄有些为难的道,而杨坚却面露古怪之色,不过却没有什么。
梁台乃是宇文泰时期的老将,为人极为悍勇,有万夫不当的气魄。此人虽然识字不多,然而性情通达,接人待物很宽厚。
他怎么看都不像是要给窦毅使绊子的人啊。
梁台从宇文泰时期就混得好好的,经历过多次风波,现在还被委以重任,他会是宇文直这样的愣子么?
“按军法,现在还没来是什么罪?”
“按六军之罪,擂鼓不到乃是慢(怠慢)军,按法当斩!”
刘雄倒吸一口凉气,梁台在周国军中素有威望,那可是杀不得啊!
“不教而诛是为虐,先打十军棍以儆效尤!下次再犯,无论是谁,都要斩首!
我等已经进入死地,从今日开始,全军肃正军法,自我以下,违反军法者,一律重罚!回营去看看有哪个士卒没起来的,抓到一律十军棍!
今日挨打,总比我明日将其斩首要好,都散了!”
完这番话,窦毅用力的一挥大手,转身便走,没有多一句废话。台下的大将领无不遍体生寒!
“这是周瑜打黄盖啊!”
手机阅读:http://m.99kshu.com/202858/
发表书评:http://www.99kshu.com/202858/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857章 历史的十字路口(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携剑远行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