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言情总裁>娱乐女教皇>第220章 引发剧烈思潮
弃了家庭,有的人为了中国而牺牲了一切他拥有的。

成秋屏导演曾有一次提起一句诗,我想,这句诗已经彻底将这一切的高尚描绘到淋漓尽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此轻描淡写,但是生死的重量有多重,又怎么是这些言语能够概括的呢?电影中未曾出现哪些英雄们凛然地牺牲的画面。我们甚至没有见到他们如何说出那些壮烈的台词,但是当电影最后一幕,那么多墓碑无言地列队,就像是军人们依然挺直了背脊站立在那里守卫着国家的样子一样——那一刻我已经彻底忘记了一切,只能无言地痛哭。就好像我就是一个华夏人,看着同胞们为了国家而牺牲,而我苟活于世,甚至没能为国家做多少事。有多少惭愧!

直到那一刻,我终于有了一种感悟,我终于明白了华夏的灵魂。这是一个无比高贵。无比光辉的国家。它的失落仅仅是一时的。

苍鹰有时候飞得比麻雀还要低,但是,苍鹰最终属于天空。

我说我不能再看一遍《华夏之周旋传奇》。是因为不忍心看到那些负面的东西,不忍心看见华夏神州沉陆,不忍心看见她这样被铁蹄践踏。

但我又要说,我想再看一遍、看很多遍《华夏之周旋传奇》。我想看见华夏的人民,我的同胞们。那么努力地战斗,那么豁出去地尽自己所能改变现状,那么高尚而优雅地选择牺牲自己以维护这个国家。我总是会为了他们而流泪,并非是为了慨叹他们的牺牲,而是因为我是那么喜悦。华夏有这样的国民,我有这样的同胞。而他们的灵魂终究因此而不朽!

这泪水并非苦涩,而是无比的骄傲,无比的欣慰。无比的坚信,坚信这个国家会有着美好的未来,会夺回她失却了的千年的荣光,会有一天再度成为那个人们记忆里的天国!

就像我坚信大夏一样。”

有小道消息称,成秋屏本人是阅读了这篇影评的。而且她一边读这篇影评一边流泪。好事者表示成导终于有一天坑到自己了,号称这并不是一部悲剧却老是催泪。最终害得她自己也被悲剧了。不过这一次,这样的小道消息最终并没有能够成为媒体关注的主流。因为,这一部影片引发了从华夏延伸到大夏的强烈爱国主义潮流。

大夏不是华夏,但是她同样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的。身为大夏国民,怎么能不比其他国家的人显得更加有素质呢?而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一定要留在异国呢?强大的国家是他们的后盾,而他们也要为这个国家付出自己的努力。

后世的人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这一股因为爱国主义而引起的大夏国的快速发展常常被大书特书,但是关于《华夏之周旋传奇》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共鸣,甚至在非国家积弱状态下引发了这样强烈的爱国主义潮流,往往会被以各种干瘪的原因解释。说来有理有节,实际上却没有一个理由能够真正阐述为什么所有人都会被这部影片轻易打动。

只有成秋屏明白,那是穿过时空而来的共鸣,因为大夏就是另一个华夏,大夏人就是华夏人。他们,怎么会不懂呢?

ps:

今天要通宵了……明天早上九点开始去节目排练下午一点过审,下午那节课要上台讲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第十三章,不得不熬夜做ppt熟悉内容……晚上是比较文学作业展示,同样是演讲工作。娘亲啊一大堆事情堆到明天了……焦头烂额。不过说到比较文学,正好我这边弄的是关于东西方悲剧观比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中国古代实际上是不存在完整的悲剧概念的,存在的是“苦戏”,而中国悲剧典型特点是道德高尚的平民百姓发生了命运悲剧,而且悲剧本身是“悲中有喜”,最后结尾会是团圆的。而西方悲剧则选取出身高贵的性格存在缺陷者(因为西方悲剧观对悲剧的要求不是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同情而是客观思索),悲剧性质存在很大程度的性格悲剧成分,而且要求“一悲到底”和“转折”,也就是说最后的结尾需要是悲的。……综上所述,我文中的内容基本都是过程中国悲剧,结尾西方悲剧啊……啧。


状态提示:第220章 引发剧烈思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