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东至海岸百五十里,东南至松江府百八十里,南至浙江嘉兴府百三十里,西南至浙江湖州府二百十里,西北至常州府百九十里,北过江至扬州府通州二百七十里。
自府治至江宁府五百六十里,至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
说到大明时候的苏州,就不能不说苏州的城墙,因为苏州的城墙与通常的城墙大有不同。
南宋德佑元年元军入侵,因蒙古人是游牧部落,不喜筑城设防,所以下令拆除各地的城墙苏州城墙遭到毁灭性打击。
元朝至正十一年,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城墙,苏州城墙也得到了恢复,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
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还在各城门口增置月城,即瓮城。这是一种半圆形或方形的建筑,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等防御设施。
敌人一旦进入,城门和瓮城门闸一起放下,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轻而易举地被消灭,所以被称为瓮城。
明初苏州城墙再次大规模修建。
说城墙,也就又要翻开那厚重的历史。没错苏州是古城,古到什么时候?古到早在春秋时期,苏州就是一个中原文化和吴地文化融合了的地区。
苏州古城墙突破古时建城规制“方”形的约束,呈不规则长方形,这是因为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吴国的国情所致,对于研究吴国历史及军事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古城巧置八座水城门,成为闻名中外的优美水域,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
若论形制规模,苏州城墙自然不如南京、北京的城墙那般宏伟壮丽。
但是,在中国城墙建设史上苏州城墙有着独特地位,那就是其城门都辟水陆两城门,为国内仅有,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创举。
有这样一句话,“北观长城雄,南看盘门秀。”
对比北京城墙、角楼,或者正阳门箭楼的巍峨霸气,苏州的盘门显得那样玲珑秀气。
这一切,都拜水所赐,都拜周边的景致所赐。
或许这就是古人所理解的,温柔乡中硬骨头都能磨酥的道理吧!
苏州这个红尘之地,也怨不得后人指责是个纸醉金迷的城市,谁叫我们的古人就把柔弱的水和担负军事防御的城门连在了一起,而这些水门陆门还都建得那样秀丽动人。
在盘门可以见到中国在冷兵器战争时期,苏州人精巧的防御手段。
从城外开始来看,只能见到高高的城楼,却没有办法看到这座城门的正门。
原来在城门外还有一小圈城墙,门则开在了这外圈城墙的北侧,与正城门并不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
当敌人来袭攻破瓮城城门,这时主门关闭,同时瓮城放下千斤闸。
敌人前部突进的部队,就会被圈在瓮城之内。
此时正应了一句“关门打狗”和“瓮中捉鳖”,堵在两道千斤闸之内的敌军部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四周的箭支、滚油、滚石和檑木,结果大多都是悲惨的。
苏州建城以来,迭遭兵火,数度兴废。
越灭吴,楚灭越,城池几毁。
南朝梁太清二年侯景之乱,叛军三进郡城,大肆烧掠,杀人无数,三吴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一片萧条。
唐末年藩镇割据,杨行密、孙儒等数次占领苏州,大肆掳掠,并放火焚烧,城池又遭劫难。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南侵,劫夺官府民居,廪库积聚,掳掠子女金帛,纵火延烧,烟焰二百里,凡五昼夜,苏州成为废墟。
元至元十二年,元军南下江南,城池悉命夷堙,民杂居城堞之上,城池又遭破坏。
元末张士诚据苏,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部围城十个月,日夜以炮轰击,当张士城兵败,又纵火齐云楼,子城、大城俱毁。
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
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明时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fēng_liú之地。
苏超是第一次来苏州,不光是这一世第一次来,把前一世也加上,也是第一次来。
苏超带着一千锦衣缇骑到达浒墅关的时候,锦衣卫苏州府署理处的署理千户赵国章就已经在浒墅关迎接他了。
因此自浒墅关开始,就有人一路给他介绍沿途的景致。
一直到到了苏州城外,苏超才见识到这座fēng_liú了几千年的古城苏州是个什么样子。
进到城中,苏超才知道这江南名城与北京城之间有多大的区别。
“果然是第一等富贵fēng_liú之地啊。”看着城中的景色,苏超感叹了一声。
赵国章见苏超赞美苏州,他也觉得有些自豪,他在苏州十几年,这苏州已经算是他的半个老家了。
“伯爷,这苏州最美的可不是在这个时候能够看到的。”赵国章低声对苏超笑道。
“哦?那赵大人说说,这苏州最美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苏超笑道。
赵国章指了指街边的一座豪华楼宇笑道:“伯爷,苏州城最美的就是那里了,但是只有晚上才能见到。”
苏超举目看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