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青玉案>第44章探病1

第四十四章 探病1

张允龄听得有气,但不是生王崇古的气,而是在生张四狗的气,他说道:“你三舅已经解释清了,你不要在这里混淆事非!”

王崇古正经得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狗子行为虽然有时荒唐,但那是小孩子心性。除去心性,其智与成人无二。我欲再带他去会几个学友,那一日他那十六首酒令诗可把那些大才子们给镇住了。”

张允龄听到这里觉得这是给自家儿子扬名的好机会,于是便一口同意下来,但还是嘱咐他们要快一些回家,千万不要再夜不归宿了。

王崇古应声下来便要强带着张四狗离去。

王崇古今日出行的目的其实是想带着张四狗去一趟沈家。

沈家是蒲州大户,虽然是盐商却是以书香门弟自居。他们家里专门请了一个西席先生教家中子弟读书。有的时候沈家老太爷沈廷珍也会到学堂里考一考族中子弟的学业。

沈家并没有出过什么举人,顶多就是秀才,这并不是因为沈家西席先生书教的不好。而是因为沈家子弟自持有钱,所以懈怠于读书。

但是王崇古要带张四狗去沈家却没有先支会张允龄,或者说不敢与张允龄先把这件事情说了。

这源于王家内部的一些矛盾。

张允龄之妻是王家二姐,而沈飞之妻是王家的大姐,他们以前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但多有不和。

后来二人虽然都嫁出去了,但基于这种情况这姐妹二人回到娘家还是各有不和。

王崇古娶了卖艺人为妻之后,他大姐便很不待见这个外来媳妇,回到娘家面对外来户便是处处冷嘲热讽。

张四狗的娘也处处与他大姐作对,对王崇古之妻却是特别的好。

在王崇古之妻怀孕的期间张四狗的娘也没少回娘家去照顾她。这也为后来王崇古与张允龄家亲近伏下了埋笔。

那妹姐二人在娘家有所争执,而且互不串门各不往来。

所以王崇古就没有事先把要去沈家的事情跟张允龄说。而是想着在事成之后再去谈,把自己的大道理一说,想来张允龄也不会反对张四狗成才的。

王崇古带着张四狗进了城,可是却没有直接去沈家,而是先去了县衙。

张四狗并不知道王崇古要带自己去沈家,以为是为之前的事情去帮县令浦鋐。

张四狗建议先别去找浦鋐,而是先去找一找捕头赵吉通。

张四狗觉得如果要帮浦鋐,还得要有一个能在外面真正动手做事而不让别人怀疑的人,尽可能做到保密。

而赵吉通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沈家自出了家贼,赵吉通拿了赏钱,外面是一点风声都没有。赵吉通虽然是一个爱财的市侩之人,但是张四狗觉得此人极讲信用。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在能城里四处盘查而不被别人怀疑,谁让他是一个捕头呢。

王崇古被张四狗说服于是在进了县衙以后就先去找了赵吉通。

但是赵吉通却不在县衙里,其它衙役说那一天赵吉通受了一些伤,现在在家里养伤。

于是王崇古便打听了一下赵吉通的住址,还顺道买了一些补品去了赵吉通家中。

赵吉通在外面表现的十分威风,城中的百姓也惧怕于她。但他的家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气派。

赵吉通的家院偏小,仅有一架草房,院子外面围着一人高的土墙,院子里长着杂着,看上去像是长年没有人收拾的样子。

王崇古虽然是个举人,但是自小好武斗狠,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文化比别人高而看不起人。相反,就算是那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持勇尚武他也很愿意去结交的。

因为土墙的存在,王崇古看不见小院里面的情况,只往门缝里看了一下之后,张口唤道:“赵捕头在家吗?”

王崇古的一句话叫得里院正房呯砰乱响,好似是有什么陶罐被打翻了。不一时赵吉通从打开房门极速得窜了出来。

那赵吉通的右手用麻布裹着还被两根柳木夹着。他的脖子上还系上了一条麻绳圈,右手就放在麻绳圈里,像极了现代手臂骨折的处理办法。

赵吉通身上泛着药味,极速得跑出来给张四狗与王崇古打开了小院外篱笆的小门,嘴里还客套得说:“哟哟哟,王举人,狗子兄弟。这是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王崇古施了一个文人礼,说道:“那一夜见得赵捕头受伤,却未知伤情如何,特来探望一二。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张四狗提着东西便塞了过去。

赵吉通心中大为感慨,他连忙推迟道:“不敢收不敢收,小人就是一个役人,下九流的玩意,如何敢拿举人老爷的礼。”

张四狗笑道:“那一夜若不是赵捕头相救,还不知道那些贼人要在牢里杀多少人呢!这一点薄礼已不能表达我舅甥二人的感激之情,还请不要嫌弃。”

“哪里敢嫌弃呀。里面请里面请。”赵吉通说着接过了礼物,连忙把王崇古与赵吉通二人让进了院子里。

赵吉通领着二人便往屋里去。

赵吉通的屋子十分简陋,除了一套桌椅就只有一张床而已。灶台上满是尘泥,想来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开过火了。

从床边打翻的药罐来看,那应该就是刚刚所发出来的声音。

赵吉通的屋子很是脏乱,他自己也显得不好意思起来。

赵吉通连忙用左手去擦了屋子里的唯一一条凳子,一边擦一边说道:“真对不住了,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单


状态提示:第44章探病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