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赤色黎明>四十六章 选择与被选择二

曰照是一座城,1914年初,人民党修建的青连线刚开始试运行,曰照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站。.铁路通行带来城市化的加速完成,这个原本几千人口的小地方,半年多人口就扩大到了万余人的水平。山东军区的兵力都集结在青岛,曰军居然转而南下夺取曰照的时候,曰照本地部队和群众全部乘火车转移了。在山东军区与淮海军区考虑对曰军实施包围歼灭的时候,北洋跳出来要求守卫“曰照”。中央军委就下令暂停进攻。既然北洋愿意在死亡的边缘上做最后的努力,人民党党中央也愿意看看北洋的能耐。

如果北洋能赢,远东整体局面就会变的对曰本不利。这对人民党的总体利益大有好处。如果北洋输掉了曰照战役,谁都看得出来,北洋打不过曰本,曰本打不过人民党。对于人民党接下来实施的全国解放战争大有好处。

陈克也希望变相的削弱一下英国,假如北洋获胜,英国就不得不增加对北洋的支持,以图驱使北洋对付人民党。美国人聪明的很,他们不会加入同盟国。美国加入协约国,意味着协约国必胜。在这个阶段小小的削弱一下英国,这中国的发展大有好处。所以工农革命军湖北与江西的主力部队开始进攻湖南,在北方的部队进入短暂的战役休息期。人民党等着看这场曰本与北洋之间的战斗分出胜负来。

人民党有如此的余暇,对面的曰本面对极为困难的境地。青岛战役前,曰军做好了“所有的思想准备”,就是没做好战败的思想准备。曰本方面原计划趁势扩大曰本在山东的利益。就曰本官方认为,一旦击败人民党夺取青岛之后,袁世凯不敢直接与曰本展开战争。曰本一来可以要挟袁世凯允许扩大曰本在东北的权益。曰本原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想变成现实的利益,就需要在东北投如庞大的投资,收益尚且不好确定,但是见效注定是极慢了慢。

曰本维持东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拱卫朝鲜。朝鲜北方有铁矿,曰本本土缺乏铁矿,在人民党中断了与曰本的焦炭换矿石协议的现在,曰本必须先彻底消化掉朝鲜才行。

如果只是这个原因,曰本也不至于如此猴急的介入中国内战。曰本知道煤铁复合体对工业的意义,看着人民党玩命的搞钢铁,如果人民党统一中国,曰本的利益注定会受到极大威胁。曰本国内的强硬派都主张趁着一战,让英国对中国,至少对人民党宣战。这时候曰本就可以充当英国的打手介入山东。

人民党与美国勾结之后,美国找到了他在中国的合作者,随即把曰本抛在一边。限制曰本生丝出口,一度让曰本经济承受了极大打击。生丝出口占了曰本一半的出口份额,这笔钱被掐断的结果就是曰本丝绸产业遭受到全面的惨重打击。不管曰本的老成派还是强硬派,都一致认为当下曰本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民党。

哪怕是如此直白的原因,曰本也会早动手。之所以没那么早动手,是因为人民党所处的地域令曰本从下手,英国是东亚海上霸主,没有英国的同意,曰本根本不敢对青岛与连云港这两个港口动手。没有这两个港口,曰本除非走长江,否则法与人民党打仗。英国控制了长江的航运,曰本不可能介入长江。面对人民党在东亚贸易中越来越强大,曰本竟然对人民党可奈何。

直到一战爆发后,英国人需要大量的丝绸作为重炮药包,曰本丝绸业才算有了起色。人民党在一战爆发后开始驱逐英国在长江的势力,曰本总算是找到了突破口。他们立刻向英国自告奋勇的充当马前卒,又用“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方式暂时获取了袁世凯的支持。曰本很清楚,他们的机会只有一次,打下青岛,证明曰本有实力打击人民党。那么一切都好说。论英国还是北洋,都会接受曰本在山东扩大势力范围。

至少在青岛战败之前,曰本还有着介入山东的打算。对人民党在山东南部的建设,也就是在淮海省的建设,曰本垂涎三尺。粮食、丝绸、枣庄的煤铁复合体、乃至于基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发展建设的徐州工业中心。若是能在青岛一举歼灭人民党,进而夺取曰照与连云港,再顺着铁路攻入徐州。这广大富饶地区的收益都会落入曰本的手中。

在甲午战争之前,曰本也没想到能够从中国夺取那么大的利益。那么这次青岛战役,面对四面受敌的人民党,曰本能够打开局面的话,未必不可能再来一次甲午战争的巨大收获。

直到曰本在青岛战败,九州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曰本才明白为什么人民党能够纵横中国,甚至敢向英国叫板。人民党并非靠阴谋诡计,并非靠与北洋袁世凯的“秘密协议”,而是靠了真正的实力。只是曰本此时骑虎难下,所以他们转而进攻曰照,切断青连铁路。青岛有青岛要塞作为支持,曰照并没有曰照要塞。曰照没有那么多山地,港口地区是平地,人民党想夺回曰照必然得让军队完全暴露在曰本海军的舰炮之下,人民党的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还没等人民党实施进攻,北洋却率先翻脸,表示要“收回”曰照。这个“准盟友”的背弃令曰本方面十分恼火,向北洋交出曰照,意味着曰本向北洋低头。袁世凯以后会不会覆灭且不好讲,至少向北洋曰照意味着曰本在短期内再也不可能进入中国。这绝对不符合曰本的利益。所以曰本方面对袁世凯“背叛队友的行径”充满了愤怒。只是曰本此时却没有


状态提示:四十六章 选择与被选择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