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赤色黎明>120 先手(九)
距离中国上万公里,中国同志放开眼界看世界没错,可大家的眼光也只是落在了西太平洋这个地区,这已经是人民党绝大多数同志的极限。如果让他们把视线投放到整个世界,实在是过于强人所难。陈克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所处的时代中,因为美国这个霸主的存在,中国不得不把视线投放到整个世界。这也是天然的战略观高低的本质。陈克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中立派的代表,或者说**里面“装作中立派”的代表人物则是任启莹,在人民党第一代党员里面,任启莹算是最小的一位。现在她刚刚49岁。作为优秀的官僚,任启莹的立身之道就是不卷入麻烦。既然任启莹从来没有试图推行属于自己的路线,那么她根本没有任何卷入纷争的需求。只要跟着陈克走,完成该完成的工作就行。

在这个时候,现任国资委统计局**的任启莹问道:“那么我们准备什么时候南下?”

路辉天听了这话之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任启莹玩政治手腕的水平很有趣,如果问清楚了什么时候南下澳洲,何足道可以立刻回答部队正在南下。只要部队没有诉苦,就根本没有推行总动员的必要性。而任启莹这么做的结果等于是变现的支持陈克,除非路辉天那些要求总体战的同志逼迫中立派们选择立场,这件事也基本到此为止了。当然,在人民党里面还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干呢。陈克都不曾逼迫党委做任何决定。至多不过是人民党的同志不知道该不该同意陈克的观点,在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情况之下同意了陈克的计划。

在南下计划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路辉天一没有陈克的号召力,二没有合理的借口,他不管怎么想,都得让现在的计划继续进行下去。

有任启莹的引子,何足道立刻把现在的计划给简单介绍了一下。海军此时一分为二,一部分在空军配合下进入印度洋作战,一部分则开始南下。实际上在猛烈追击向着澳大利亚败退的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舰队的时候,人民海军此时已经攻下了达尔港口。

“哦?已经攻入澳大利亚了?”**内没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同志大多数都很惊讶。

“达尔港虽然是澳大利亚的土地,只是澳洲这个国家地理情况很糟糕。”何足道开始普及澳大利亚的地理问题。

澳大利亚面积接近 万平方公里,地理条件却不是太好。这个英联邦成员国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拨2230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被沙漠覆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

这种奇特的地形让人民海军已经占领的达尔港变得很“有趣”,因为澳大利亚的精华地带在东南地区,处于西北地区的达尔港是一个真正的港口城市。根本没有铁路公路通往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悉尼。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的地下水含盐度高于人体,人喝下去之后不仅不能“解渴”,反倒会“越喝越渴”。所以试图在短时间内依靠大量人力开辟一条贯通澳大利亚的铁路或者公路来维持运输,也是完全不现实的计划。哪怕是中国这样人力充沛,有着大量巨型工程经验的国家,也办不到。想干掉澳大利亚只有依靠海军才行。

“这还牵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占领之后的维持。澳大利亚本国的工业水平很落后,现在虽然也有一些钢铁厂,有开挖自己的煤炭。澳大利亚的优质铁矿也降低了澳大利亚的成本。但是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核心问题是国内市场狭小,规模产量都很低。想占完全领澳大利亚已经不可能是短期战,整个时间很可能要用两年甚至三年。”何足道冷静的阐述着军委的观点,“当然,我们可以在澳大利亚西部,北部等无人区建立起一系列的据点,这很容易。因为那里基本可以认为是无人区。在那里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来建设。”

看地图是看不出澳大利亚的问题,这么一大块土地不能不让人羡慕。同志们对澳大利亚的印象是“盛产羊毛”,既然是生产羊毛,那肯定是一个广袤的大草原为主的国家。关于地下水不能引用的问题,初中课本上就有介绍。不过大家觉得这些事情应该能够克服,然而听了何足道的介绍之后,原本热情洋溢的情绪在不断降低。

“我们要夺取澳大利亚的最大的原因是,澳大利亚是铁了心要和中国战斗到底的。尽管这个国家只有700万人口,不能让美国把澳大利亚当成进攻中国的基地。美国巨大的工


状态提示:120 先手(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