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臧洪殉义
袁绍在冀州也听闻了天子的窘况,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奋武将军沮授出主意说:
“明公您出身显赫,累世辅汉,忠义之名天下皆知,如今正是挾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时机,兴旺大业,号令天下,全在此际。一旦晚了,别人就捷足先登啦!”
袁绍面露喜色,频频点头。
一旁的郭图却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说道:
“我奉主公令,到安邑去朝拜天子,那里的情景用三个字可以概括:一团糟!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有道是,世事有盛必有衰,王朝有兴必有亡,我看汉室气数已尽,再想兴复它,既困难又无必要。当今天下,强者为尊,天子已经没有作用了,反而成了累赘!”
淳于琼接口道:
“明公与我,当年同是西园八校尉之一,都明白一个浅显易见的道理:谁手中有兵权,谁就可以左右局势,操纵朝政,甚至掌握别人的生死大权。假如把皇帝弄到身边来,什么事都要上表奏请圣裁。
“听他的,明公就权轻了,不听他的,又抗命了。您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这算什么好计策啊?”
袁绍听了,心里想:
“还是这两位说的对啊。沮授说的是大义,他俩说的是现实。虚无缥缈的大义,哪里比得上现实有用呢?……”
他犹豫了半晌,还是偏向了后一种意见,打消了奉迎献帝的念头。
“方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正是我辈凭自己本领开创大业的好时候,何必仰人鼻息,自缚手脚?……当年献帝乃贼臣董卓所立,偏偏又是董太皇太后一手带大的,号称董侯,是与董卓有缘的呢。我对这个小皇帝一向没有感情,又为什么树他的威信呢?
“……不过,沮授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何况他出于一片忠直公心。只是此乃长远之计,缓慢之策,以后倘若形势有变,或许也有可用之处……”
沮授还要开口力争,袁绍摆摆手道:
“此事就此罢议吧……”
沮授心中暗暗叹气,沮丧的摇摇头。
正在此时,侍者来报,东郡太守臧洪求见。袁绍诧道:
“臧洪不是戍东郡么,他来做什么?”
只见臧洪两眼红肿,满面泪痕,进账来便施礼请求:
“曹操大军围困雍丘,如今张超危急万分,我已整顿好本部军马,恳求本初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袁绍愕然:
“这,这却不可。曹操与我方为盟友,怎能为了张超坏我大局?何况,张邈背叛曹操,咎由自取。子源,你又何必为他兄弟俩强出头呢?”
臧洪扑通跪倒,哀声求道:
“我生来就这臭脾气,别人敬我一尺,我要敬他一丈。张孟卓是我故主,一向以诚心待我,我岂能忘恩?当年讨董卓,张府君(东汉尊称州刺史为使君,郡太守为府君)也是出过大力的呀!
“承蒙本初赏识,留我参赞帷幄,又任我东郡太守,我心中一直感怀不已。今天张超有难,我救急之心如焚,他日明公有用我臧洪,我也一定万死不辞!”
袁绍正需要曹操挡住吕布,方保自己南面无虞,可以专心一意对付公孙瓒,怎可因为并没什么深厚交情的张超,与曹操翻脸呢?于是,不论臧洪怎样哀求,始终摇头拒绝。
臧洪只得起身,怨愤的望了袁绍一眼,低头离去了。
郭图忙提醒道:
“我看臧洪似对主公不满,须防他私自出兵去救张超,破坏主公大计。”
袁绍点头:“是呀!”速派郭图追上去,传达不准出兵的命令。臧洪一句话不说,愤愤的走了。
袁绍不放心,命令淳于琼领兵三千扼守东武阳去陈留郡的大道,阻止臧洪通过。
臧洪被阻,又气愤又无奈。从此,对袁绍幽怨难释。
终于,传来了张超被族灭的消息,臧洪痛苦万状,光着脚号啕大哭,几顿饭不吃,睡觉也睡不着。半夜朦胧闭上眼睛,就见张超满身污血站在面前,指着他责骂见死不救。
连续几日,臧洪心神俱疲,支撑不住,觉得愧对旧主,妄称侠义,一时冲动之下宣布对袁绍绝交!
袁绍得知后也发了脾气,命令淳于琼发兵攻打东武阳。
于是两个昔日关东联军的首脑人物,一个主盟,一个盟主,今天成了冤家对头!
臧洪誓死固守,两军相持好久,淳于琼急切难下。
袁绍内心里还是顾惜臧洪是个人才,不忍心逼迫过甚,便命臧洪的老乡,主簿陈琳写封信去,晓以利害,祈望其回心转意,悔罪投诚。
臧洪却慷慨激昂的回了封长信,上面说有几句掷地有声的话:
“……义不背亲,忠不违君,大丈夫生天地间,誓不违道……吾宁为玉碎,绝不瓦全!”
袁绍见其心如铁石,恨他将旧主之情,朋友之谊,看得重于自己的恩惠,
“如果我的手下人人学他,还有什么人为我效忠?”
于是增派兵卒2000,命颜良率领去援助淳于琼。
臧洪夜以继日,不下城头,督促部下死守,三餐饭都在城上随便解决,弄得精疲力竭,憔悴不堪。
他派出两个司马,晚上偷偷用绳缒下城,南赴徐州向吕布告急,却迟迟不回。
哪里知道吕布此时蒙刘备怜悯,给他小沛安身,自顾尚且不暇,怎能来救?
面对城下一bō_bō发起进攻的袁绍军,看看自己手下那些面如菜色的羸弱兵士,臧洪实在是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