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你,你父祖三代都是开拓之君,虽不能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差不多了。你曾祖在家国败亡之际,远走西域,带着残兵败将,在群狼环伺之中站稳脚跟,最艰困之时,甚至只能将自己的女儿和一众老弱交于我这面都没见过的人。”
“你祖父继位于冲龄,面临的也是诸国神灵联军,来势汹汹,还有欧罗巴大陆的干涉,屡次都要我出手才能化危为安。”
“到你父亲,一面要开拓天竺,一面又要抵抗蒙兀人,还要暗地里摆脱我的影响,处境可想而知。”
“他们三代开拓之君,到你这应该就是享国了,你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将那些天竺人同化,而不是被他们同化为什么婆罗门、刹帝利之类的存在。”
“此事长久而无生息,却是攸关你们生死存亡的大事,望你谨慎行之,至于其他的,并无,你好自为之即可,去吧!”
耶律德连忙跪下来,三叩首,道:“谨遵真君法谕!”
然后和苏越退了出来,返回了桃园,却并未多停留,当即向苏越告辞,去了武陵大学,准备抄录藏经阁之中的典籍。
他到达武陵大学的时候,也受到了热烈迎接,尤其是有许多青年学子都出来看他这位异国太子,遥远天竺的来客。
再次来到武陵城,这里比往昔繁华了许多,尤其是明廷成事以后,许多青年来到武陵大学求学,将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知识之城。
反倒是原本武陵府的许多官衙,随着往金陵的迁移而迁出了此地,让此地的其他人大幅减少。
耶律德看着两旁挤满的青年们,羡慕的对随侍耶律炜道:“如果我西辽有这么多谆谆学子,何愁不会大兴于世。”
“殿下,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如今太子延请大儒去我西辽,不过数十年间,西辽一定也会有这么多学子供殿下使用,到时,天竺恐怕就要改名为西辽了。”
“哈哈,是啊,耶律炜,你和我去延请那些大儒,耶律歆,你素来精细,就在这里主持书籍的抄录,只要有一点价值的,哪怕是菜谱,也抄回去。”
“萧蕴,你有眼光,就替我收集日后我们能用上的一切其他物资,主要就是各种良种,还有各种工匠,只要愿意去的,不惜一切代价挖过去,只是不要用暴力手段。”
“是,殿下。”
几人连忙应是。
与武陵大学的山长见过之后,耶律德将耶律歆和大部分随从留抄录书籍,自己却带着耶律炜去见被软禁的一众汉臣去了。
几次与蒙兀人的大战,让明廷俘虏了许多为蒙兀人效力的汉臣。
对这些人,明廷既没有用的心思,他们为蒙兀人效力这一关就过不了,又不能杀了或者直接放了,毕竟他们也劝谏忽必烈少行杀戮,转用汉制。
因此,明廷对如何处置他们,一直没拿定主意,就这么一直软禁在武陵大学之内,直到耶律德到来。
他们居住在武陵大学之内的植株院,这里原本是一些研究植株的学员所居住的地方,后来他们都被万溪要到火桑城去了,后续的研究也在那里,这里就被空了出来,让他们居住。
这里原本就是那些学子们研究、居住的地方,周围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植株,天南地北的都有,甚至一些不同习性的植株,为了让他们生长,而布置了法阵,比如寒针松之类的。
所以这地方原本就偏僻,又有一定的防卫功能,正好适合关押他们这些人。
耶律德来的时候,这些汉臣正在三三两两地讨论、研究,只不过有的人研究治国得失,要得出蒙元为何败亡的教训,有的人在研究儒家学问,还有几个,看了许多原本植株院学子留下来的书籍,对这些书籍大为感兴趣,转而去研究这些植株了。
对他们的生活,研究,武陵大学并不苛刻,相反,他们想要的,只要列出清单,一般也能得到,甚至能往外向亲朋传一些书信。
耶律德的到来,并未引起这些人的在意,他们也清楚,明廷在未一统天下前,绝不会放他们出去,即使一统天下了,这些人最好的结局也不过回乡教学。
甚至连教授弟子可能都不得,只会让他们闭门研学,而不会让他们与外界有过多接触。
对此,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耶律德首先去拜访了许衡,他是这些汉臣之中最德高望重的人,昔年在蒙元的官职、地位也最高,所以在这里,这些汉臣们也最拥护他。
耶律德的拜访让他也是一怔,道:“耶律氏?可是西辽帝室?传闻你们也是陈天真君扶植的国度,拜访我做甚?”
接着他一笑,自嘲道:“你们为真君所立,真君的学问想必也不会吝于传授给你们,《辰漏经》包含万千,治国也好,理政也罢,何必还来找我这种糊涂蛋?”
“先生过谦了,如果不是真君学究天人,力挽狂澜,蒙兀人入主中原,完成千年未有之业是抬手可及之事,先生能劝慰忽必烈少做杀戮,任用汉臣,启用汉制,哪一条都是明智之举,何来糊涂之说。”
“虽然我们也为真君所立,但是我西辽到底是契丹族,所在的天竺和西域如今更是异族环绕,读书人原本就没几个,空有学问,却没有将之实践的人,再好的学问也不过是束之高阁的竹简而已。”
“那你是想将我等发配去天竺,让我等为陈真君的学问张目?”
许衡不怒反笑,反问了起来。
“许先生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