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生取了随身带的白帛,笔墨,几下写完。写完之后先请谢艾看了是否可以。
谢艾看了以后点了点头,宋武又拿去给双方头人看了。双方头人看了以后也是认可,于是各自画押,这次赌约就算完成了。
这时谢艾也下了车来,对着双方说道:“自古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今日来此是为双方调停。如今双方皆为我汉家苗裔,更应携手共进退,有些小的矛盾也不是不可解开。
今日双方年轻一代比试武艺,以化仇怨,乞活村如胜,临山寨以后不得刁难,另外须补偿草场一块。
如临山胜,则乞活搬离,我自当报与太公,另则他地,乞活村原所属草场尽归临山寨。
此约既成,双方往后不得私下私斗,如有违反,主家将携雷霆之势击之,双方可有异议?如无异议,一刻钟以后开始比试。”
这时宋武已经席地铺好软毯小几,谢艾说完扫视双方,便坐下等待。
这时吴书生走近王殊:“阿福,可有把握?”
王殊一边准备着装备一边说道“老师,可是忘记我们这一路是怎么来到敦煌了?”
书生听了这话,却是笑了笑说道:“既然阿福信心满满,那我们自当拭目以待。”
村长这时也过来了轻声和王殊说道:“以一对三,当出雷霆手段,一刻不能拖延,尽量不要被牵制,被包围。”
王殊对着村长一拱手说道:“校尉,我知,定当成势之前击散他们。”
说完王殊翻身上马,身背箭筒,箭筒中的箭全部去了箭头,长弓挂好,腰上别了一根三尺长的圆棍,提了去了枪头的枪杆。
一带缰绳走到临山众人对面,朗声问道:“不知贵寨年轻俊杰可曾准备完毕,殊已准备好了。”
谢艾这时上下打量一下这个少年,眼前的这个少年是这次选拔上自己看好的几个少年之一,但是,是不是最好,就要看今天来检验了。
饱读诗书,人海浮沉已久的谢艾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因为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信念和信仰需要宋家来扶助。也需要这些英武的少年来最终实施。
所以宋太公之前和他提到锦绣堂之事他没有反对,他也没有理由反对。因为自己需要力量,这样的乱世执行任何的想法都需要手握足够的力量。
不得时机不入仕,是现在士人的习惯,所以他等得起,所以他很看重这次机会。
今天他自己也想看看,这个少年,到底有几分深浅,这也是他看见这少年在乞活队伍就立即想用这个机会再去测试一下这个少年的原因。
眼前的少年,虽然一身灰袍上面还有几个补丁,但是他眼中光是他朴素的衣袍所遮掩不了的。
这时谢艾轻声问宋武:“以一对三,你可有把握?”“若是对三个少年,可以。若是年级相当,武艺不相上下的话,短时不可击破,很难。”宋武低头答道。
临山寨中,三骑奔来,三个少年坐于马上,耀武扬威。这是那天选拔过关的三人。三人一拨马头行至空旷处,遥对王殊,各个都是蓄势以待。
三人显然也配合过,短时间内,就摆出一个小扇形。
阴八这时开口:“宋家老十九,我也不是厚颜之人。今天你既然托大以一敌三,我寨子要是输了,从此我们寨子心服口服。前面河谷地的草场,我临山寨双手奉上。”
村长策马出来回道:“多说无益,今日我方若输也当依约而行。大家不要浪费上使时间,我们这就开始吧。”
王殊策着“黑光”,缓缓和对面三人拉到了稍微安全一点的距离。对面三人得到示意,便驱马前行。
在缓行中,分开三路,缓缓围了上来,这个架势一看就是训练有素。
果然和昨天几下就被打下马的淘汰者要高明一筹。
王殊默默的看着距离,缓缓策马前行。
就在这时突然王殊催动胯下马,先发制人动了。马速骤提,王殊拿起长弓向着中间少年加速冲去。
黑光疾奔至百步开外之时,对面少年也已持弓在手。当那少年还没搭上箭的时候,王殊这里已经抢射了一箭。那少年也是身手不错,只见他一个闪身就避过这一箭。
这少年刚准备回身回射,突然又是一箭射至,原来王殊在马上竟是连珠2箭射出。
这少年也不亏是临山寨中好手,居然来了一个铁板桥,向后一倒避过第二箭。
就当他准备搭箭回射的时候,王殊已经距他不到70步,这时一声惊呼传来。
原来王殊这时投出了手中无枪头的长枪,长枪如贯长虹,直击少年胸膛,只一下就将少年击下马去。
王殊一枪投出,也不看结果,策马强行转左,同时在马上侧过一边,整个人藏身马下,紧紧抱住马腹。
这时只听破空几声响,两边箭都是射空了。
这时王殊距离左边少年不足30步了,王殊抽出腰中圆棍,持在手中。再催黑光加速,这时黑光再次加速狂奔。
那少年当然不是白给,一寸长一寸强,他还有长枪在手,何惧拿着短兵的王殊。
这少年双手持枪,眼前王殊靠近,向着王殊胸口一枪刺出,王殊偏身一躲。
岂知刚刚那一刺只是虚招,这少年变刺为扫,长枪横扫。
这时王殊右手持棍,情急之下左手一把捉住枪杆,向自己怀里一带。
没想到对面是少年臂力也是不低,双方相持不下。这时王殊一松左手,那少年一下失衡,就在这失神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