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逆贼兴汉>第109章固定事件

祸事了,张邈联合陈宫作乱,国郡八十城已仅剩三城未陷!

陈宫、张邈?曹操大为震惊,顿时头晕目眩,险些跌倒。

叛乱的首要分子竟是自己从小便肝胆相照的张邈!主谋竟是自己委以重任、将发家之地相托的陈宫!

兖州全境暴动,只有荀彧、程昱、曹洪,眼下困守济阴郡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北)、东郡范县(今山东省范县东南)、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三城。

其中鄄城和范县临近,而东阿在范县东北二百五十里。

叛军一旦出动大军占据泰山险道,青州军后路被断,粮草尽时,即是全军崩溃之日,万事皆休!

兖州共辖郡、国八个,县城八十座,经张邈、陈宫振臂一呼,几乎全部响应,旬日之内,未改旗易帜者仅剩了三城。

剩下的三座孤城也不稳定,陈宫亲提大军去攻取东阿;张邈则派使者去说降范县,张邈手里有张王牌:县令勒允的老母、兄弟、妻子都被他扣作了人质,不怕你不降!

固守鄄城的荀彧、程昱坐不住了。

现在整个兖州就剩下这三城未降了,一旦陈宫兵临城下,三城军心必动,民心也未必向着他们。

好在程昱在兖州素有民望,他本身又是东阿人,于是他当即动身回老家安定东阿,路经范县,却听说张邈的招降使者已经进了城内。

于是程昱立即找到县令勒允,程昱一通游说加恐吓,把勒允给唬住了。勒允含泪宰掉了劝降特使,范县算是稳住了。

随后程昱马不停蹄到了东阿,东阿令枣祗与守将曹洪已率全城军民修城疏池,做好了据城坚守的准备。

程昱是当地人,非常熟悉当地地理,知道一旦陈宫大军兵临城下,东阿必然难保,唯一的办法便是拒敌于城镇之外,而最有效的拒敌点,乃是仓亭津渡口。

仓亭津,即现今聊城阳谷县南十二里仓上。

这个地方是陈宫大军袭击东阿之必经渡口,只有把守城主力部署在这里,阻渡陈宫,才有可能保住东阿。

程昱和曹洪命人在河岸布置好竹木栅栏,连成一线,十分结实,刚好挡住渡河登岸的位置。由于是夏天,他们终于布置好防线的时候,天还有些亮,能看清对岸的旗帜。

是的,陈宫已经率叛军万余杀到。

两军隔河相望,陈宫军力是曹洪的两倍有余,于是他毫不犹豫下令渡河进攻。

由于是渡河战,部队不方便展开,叛军先派出三千名先锋强渡。见对面围出了栅栏,似有些棘手。

接着他们又发现有座木桥,木桥对口没有完全封闭,于是一拍脑袋就有了主意:还用说嘛,冲过去!于是这三千人,列成四列纵队,持有盾牌和长矛的阵盾士在前,其余环刀士在后,同时过桥。

仅有的一座木桥却没有搭建防御工事进行阻隔,这似乎是程昱和曹洪犯了重大的失误。殊不知这正是他们设计的陷阱。

叛军前锋足足三千,乍看人多,但其实在木桥上,他们每次只能通过六个人,其余人便如口袋里的豆子攒在木栅栏围出的壶口里倒不出来。

曹洪和程昱的守军四千,每人指挥两千,一人守一边。在木桥这里,他们分别在两侧布置了一个曲的持戟士,排成四排,就蹲在栅栏缺口处,每冲过来一名叛军,就两两合击将其戳死。等戳累了就换上后一排,如此轮替。

喊杀声虽是震天,但光打雷不下雨,几十名叛军堵在桥口被挨个屠宰,很快尸体就将路口塞住。后排守军还得匍匐过去将尸首拖出,丢在空地,才能让一颗颗豆子继续泻出。

叛军指挥先锋的三名校尉都逐渐看出来形势不妙,己方人就像牲口一样被一个个杀死,后面的人都喊累了,进攻还是一点成效也没有。

快撤、快撤!

挤来挤去、挤得头都晕的叛军们听到校尉号令,如行房七次之后的病号,推搡着转身折返。

岂是那么容易让你们回去的?曹洪指示部曲:长矛!

他接过一杆青州兵专用的加长长矛,探过栅栏缺口,冲着最近的人就是一刺,当即血流如注,那叛军哀嚎一声倒下,身躯还不住地扭动。

噗又是一刺,长矛扎穿了这名叛军的后心,将他送上西天。

曹洪拔出长矛,死掉的叛军因为神经连接的缘故还抽搐了一下,如此才算完成整套的杀人过程。

叛军撤出木桥后,还想再退,被一将堵住,只见那将军骑着黄骠马,身着襦凯,面容冷峻,他便是陈宫了。

这里科普一下,汉朝对文臣武将是没有严格的区分的,谋士只是说他脑子聪明可以当参谋,不代表他没有武艺。

况且汉人尚武,汉代的谋士可不是矬宋明清时代的那种弱鸡秀才,只要不是先天残疾,是个人都有两下子。

陈宫喝止败兵,而后俯视一名先锋校尉,问道:伤亡如何?

那校尉道:回禀将军,此番进攻,粗略清点,折了二百多人。

那敌军死了多少?

呃校尉支支吾吾许久,方才答道:一个人也没死!

混账!陈宫甩了他一马鞭,抽得他脸颊似火烤一般疼。

校尉轻碰脸上的血印,不敢言语。

陈宫叱道:一个人都没死,难不成曹军是铁铸的不成?

但打仗就是打仗,光生气是没有用的。

他冷静下来,仔细观察木桥防线,见栅栏围绕成彀,一次只容数人通过,便明白了战损为何如此惊人。简简单单的防


状态提示:第109章固定事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