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刚才萧岩所述,现在的各种典籍都是没有断句的。
阅读者只能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老夫在此为天下读书人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
孔贤将笔放到笔架上,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朝萧岩行了一礼!
“您老是名家大儒,大明文坛的泰山北斗……晚生怎敢受你大礼……如此当真折煞晚生也!”
孔贤对自己行礼,萧岩可是吓坏了。
连忙放下手中的墨块,过去扶起他。
“当得!当得!”
不愧为文坛大家,他的坦率让萧岩自愧不如!
“这个不说了,咱们还是聊聊这《三字经》的事吧!”
“对对对……你看我,来来来,咱们继续!”
前几天流传与长安大街小巷的那三首诗,再加上今日所见所闻,眼前之人绝非等闲。
在他心里,已经将萧岩等同自己视之。
“从汉以后可以这样写……‘十五传,两百载。陈灭之,国乃改!’……”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把《三字经》渐渐完善。
“……太祖兴,国号明。都金陵,转长安。历五世,及至今。”
“终于完成了!”
放下笔,拿起纸张,上面墨迹将干未干,散发着一股香味。
名家出手,就是非同凡响!
看着手中孔贤那整齐划一、苍遒有力的字迹,再看自己前面所写,简直是不堪入目!
在看手上的稿纸,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
“此书算是完成了,不知小友有无刊印的打算?”
“是有这个打算!暂时还不行!”
“可是资金困难?”
现在的书籍刊印成本非常大,有能力写书却没能力出版的大有人在。
萧岩身为萧府子弟,想来是有这个能力出版的,不然这样的经典若是只能将其束之高阁,那就真的过于可惜了。
若是萧岩要出版,不管是缺钱还是缺人,只要开口,他都会帮助他的。
使明珠蒙尘,实乃天大之罪过。
“这倒不是!”
“那就是刊印坊联系不上?难不成是刊印得少了人家不接?我这里有认识的刊印坊,要不我给你们牵个头你们谈谈?”
“也不是这个……就是我自己打算开一家书局,这《三字经》就是放书局售卖的!”
“含了纸张的制造、书籍的刊印以及成书的出售!”
见孔贤如此热情,萧岩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只能对其如实相告。
“从纸张的生产到装订成册放到书局售卖,这样会不会因为布局过于庞大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寻常人只要能做成萧岩所说的其中的一件事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真的按照萧岩所说的,那得需要多大的财力物力才能实现?
很多事情往往是在要成功的因为某些因素而功亏一篑。
这一个流程下来,耗资何止万计,就算萧岩背靠国舅府,孔贤也不禁为他担忧。
“但是不会,书局已经在装修中,纸坊在改造,至于刊印坊业已在着手准备了!”
“其他的就不说了,这刊印可是需要不少精于雕刻之道的工人,莫非你们早已经在准备了?”
不怪孔贤有此问,他又不知道萧岩用的是活字印刷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来雕制雕版!
“没有,我们也是最近才有这个打算的,对于刊印书籍我们不打算沿袭古法,因为那会使我们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放在上面,得不偿失!”
“那你们打算如何做?”
书籍的流传一开始在竹简上刻字,接着是用布帛等书写。
纸张出现后一开始是用人工誊抄,那样颇为费时费力,一直到雕版印刷的出现。
虽然靡费工时,总算是使得书籍的生产制作达到了规模化,就算如此,这书籍的成本也还是非常昂贵的。
现在萧岩说不用这种方法,难不成他已经想到了更为简便的法子不成?
“就是这种东西……”,刚才在造纸坊烧制的泥活字萧岩有带了几个回来,此刻正好拿给孔贤过目!
“此物称之为泥活字,用之排版刊印,可以灵活操作,若是磨损了直接换掉就行,与雕版相比,省时又省力,还能省下不少的银钱!”
“这东西真如此神奇?”
从萧岩手上结果泥活字,孔贤拿在手里反复观摩。
“您老试试?”
从一旁拿过印泥,递给孔贤。
萧岩对他如此坦白,连这活字印刷的诀窍都肯跟他说,因为他知道,像孔贤这种风骨的人,是不屑于做那等泄露机密的事的!
“真的如此神奇!”
孔贤拿着泥活字,不停地变换着顺序,在纸上印出一个又一个的汉字!
“若以此物再辅以其他工具刊印书籍,孔老以为如何?”
看着孔贤像个孩子一般,拿着泥活字在手上把玩,爱不释手。
“这些泥活字,如果用于印刷,在大明,甚至整个天下的印刷坊中,再难寻敌手!”
不得不感慨,手中的这几枚小小的泥活字,竟有那么大的威力。
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若萧岩,或者说萧家的的能把这项技术应用于书籍的印刷,假以时日,整个大明的印刷业都将洗牌。
洗牌的结果,估计就是萧家的印刷坊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