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成都军人的安全,邓名趁着这个机会拟定了一个协议,上面规定当成都军人因为包括船只失事在内的各种原因被俘后,应该得到清军的优待,不会被殴打逼供,也允许明军用银钱将其赎回;在这些战俘被赎回前,应该得到基本的饮食待遇,也不会被随意杀害。邓名宣布如果清军违反了这个协议,那么他们也别想得到被释放的待遇,不过这依然是对等的,如果清军殴打、虐待战俘,那就要承担罚银的后果,而只有在杀害明军战俘的时候,邓名才会要求偿命——邓名并不打算逼迫那些有虐待明军战俘劣迹的敌人杀人灭口。
这个协议也是同一天定下来的,签订了这份关于战俘待遇、也不知道能否得到执行的忠县条约后,邓名立刻准备带着一半主力登船离开,让任堂和穆谭留下处理接受战俘问题。
迄今为止,被川军抓住的俘虏已经差不多有了七万五千人,邓名下令分成两部分,给出兵三万的成都送回去四万人,而给出兵两万七千的叙州送去三万五千战俘(刨除上次被袁象他们截留的一万二千人,就是正好两万三千)。见邓名居然同意让战俘数量超过叙州的原先人口,即使是送伙计们来支援前线的商行老板们也有些惊奇。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现在用的伙计里,还有不少是高明瞻带来成都的,有张勇、赵良栋从贵州带来的,有上次和李国英作战时抓住的,现在不也都积极上阵,为朝廷出力了吗?”邓名倒是很想得开,四川政府必须竭尽全力的去争取民众的爱戴,否则难逃覆灭的下场:“但若是你们错了,若是叙州帝国议会觉得不妥的话,可以自己送去都府,我猜刘知府那边是不会嫌人多的。”
这帮人当然不愿意后送,没有任何行业会在这个劳工荒的时候嫌人多,而且这次的分配方案还是邓名提出来的,正要用来堵刘晋戈的嘴——之前邓名随口下令把所有战俘都送回成都的时候他们却主动进行截留,不过现在叙州众人打算说他们只是执行邓名的命令罢了。
“还有一件事,等到这些俘虏纳税后,他们就也是同秀才,是士人,到时候他们同样不需要受到户籍限制,可以在朝廷治下自由流动。”邓名口中的流动其实比明王朝的士人流动更宽松,明王朝只是不需要士人提供路引,但终究还有一个原籍问题,而邓名则允许同秀才随意选择居住和工作地:“如果到时候他们想去成都找份工作,我可管不着。”
“明白,明白。”大家纷纷点头,所有人都知道邓名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善待俘虏,结下恩义,让他们愿意留在叙州——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还是很看重恩情的,也有着很重的恩主情结;而且当同秀才和他们的老板有了恩情后,也就容易被吸纳进成都的体系,成为邓名政府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交代完这些事后,七千明军战兵和一万五千民夫已经登上船只,邓名不再和分赃会的议员多说,下令召集军官会议。
本来邓名就认为重庆缺乏自卫能力,现在李国英遁逃,王明德议和,明军周围更是没有具有威胁的敌人,重庆短期内也不可能得到支援——至少在邓名看来是如此。
“李国英此次动员了大概十万多民夫,上次我们抓到了一万,这次又抓到了六万二,再减去被袁将军抓住的,还有累死、走失的,十万辅兵已经去了八万。”上船前,邓名就给军官们讲述自己的思考,并让他们传遍全军:“没有了辅兵的支援,清军的战兵战斗力下降很多,机动力也大减,现在重庆应该只有少量绿营和三千汉八旗,这是唯一还有辅兵支援,能够机动作战的清军野战部队,不过他们也已经胆寒。”
“李国英,正带着七千山西绿营的披甲兵北逃,他缺乏情报和向导,为了躲开我军堵截肯定会拼命向北跑,跑出去很远后才敢掉头西进。”邓名无意带着明军去尾追李国英,因为窜进山里追击,明军一样会有很多非战斗减员,而且收益恐怕也没多少:“就算他赶回重庆,没有盔甲、没有辅兵支援,他既没有战斗力也没有机动能力。短期内对我军毫无威胁。”
协议签署后,邓名就知道了王明德的小算盘——李国英把绿营的盔甲都扔在营地里了,不过邓名觉得没有必要为此毁约,信誉现在就是邓名的一切,如果失去了信用那他的困难立刻会被放大十倍。而且李国英留下的这些盔甲一样要和王明德在忠县呆上一个月,至少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对清军毫无意义;除了盔甲问题外,邓名还让任堂、穆谭在接受俘虏之余,和袁宗第讨论交换战俘问题,帮王明德把他的手下都赎买出来。
“最后的威胁是赵良栋,暂时他还在保宁动弹不得。”之前的俘虏已经给了邓名很明白的供词,那就是孙思克截留了全部用来运送赵良栋、王进宝部队的辅兵和船只,没有船只走不快,而没有辅兵更是连机动都很困难:“此次重庆之战基本已经结束了,我们就是最后去收割一下李国英的军屯,完成我们出兵前的计划。”
邓名对李国英的军屯念念不忘,当后者发现袁宗第的雄厚实力后就把破坏万县军屯提高到了首要任务的高度,邓名也是一样,清军这次规模空前的出击让邓名有了很大的危机感,他可不想在自己出征江南的时候让万县或叙州再遭到一次这样的威胁。
虽然有一些俘虏称重庆周围没有军屯,但邓名认为这些俘虏都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