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王朝1587>第1章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上

万历十六年,一月十日。

恰如李太后所说,明朝宫廷的新年果然是大宴小宴不断。

朱翊钧虽然身体不好,但吃饭究竟是坐着的,因而竟也为此忙得脱不开身。

其中虽则朱翊镠进宫了几次,但也只是按例参席,远远地跟着众人向朱翊钧敬了几次酒。

好容易到了正月初十,新年的朝宴宫宴都告一段落,朱翊钧这才悄悄地让李太后把潞王召进宫。

朱翊镠今日穿着一件洒线绣经皮面戏珠龙葫芦景补子蟒服,下巴圆润润的,仿佛他过年吃的肉菜都补到他身上去了。

他甫一出现,并不用说话,凭他敦实的形象,就能将一整个慈宁宫忽然变得喜气洋洋。

朱翊钧觉得历史上李太后偏爱潞王是有原因的,朱翊镠从外表到内心都像极了年画娃娃,这种由内而外的单纯和憨厚是很讨李太后这种中国女性长辈喜欢的。

朱翊镠一进屋就跪下来向太后和皇帝拜年,这种叩头拜年的习俗在明代就已经盛行于京城朝野。

但朱翊镠这一拜一叩,却显得格外真挚而热忱,仿佛这习俗是专为他成例的一般。

李太后一见他这般就乐得合不拢嘴,

“快起来,快起来,都是一家人,不用这般多礼。”

朱翊钧也跟着叫起,

“是啊,四弟,先坐罢。”

朱翊镠扶着腰带起了身,在李太后身边坐了下来。

李太后立刻让宫女上了茶,又忙着问朱翊镠可想吃甚么点心。

朱翊镠笑眯眯地道,

“这几天光皇上赐的就够我吃的了,来老娘娘这儿,就不贪嘴了。”

李太后道,

“下了雪本该吃‘烩三事’的,先帝从前就爱吃这个。”

“烩三事”其实就是指大锅烩。

明穆宗在年节所吃的大锅烩,是将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锅,雪天进食,其乐无穷。

朱翊镠笑道,

“我在府里自己吃过了,就不劳烦皇上和老娘娘再让光禄寺开火了。”

朱翊钧笑了笑,知道朱翊镠这是没办好差事,所以先做出一番心虚的模样,于是道,

“那就上个百事大吉盒儿罢,年节里总得吃个零嘴甚么的。”

明宫正月所食的“百事大吉盒儿”,就是柿饼、干荔枝、圆眼、栗子、熟枣一干的水果零食,每种精挑细选一些,分类装在一整个食盒里。

皇帝亲自开了口,朱翊镠便不好再拒绝。

很快就又有一个宫女捧了百事大吉盒儿上来,轻轻地搁到李太后和朱翊镠中间的小几上。

许是那宫女相貌秀丽,她放下食盒转身离去的时候,朱翊镠还着意盯着她的背影多看了两眼。

李太后像是没看见朱翊镠的眼神走向,只是亲自褪下护甲套,开始替朱翊镠剥栗子,

“有甚么话就尽管回罢。”

李太后边剥栗子边道,

“这事情好赖,皇上早听那些跟着你去的锦衣卫说过一遍了,你也不必瞒着了,有甚么难处,照实说就是。”

说罢,便往朱翊镠口中塞了一个刚刚亲自剥好的栗子。

朱翊钧哪里会看不懂这出“母子情深”,闻言只是笑道,

“朕让四弟办差,是想名正言顺地多给他赐些封地,又不是刻意为难他。”

朱翊镠嚼了两下栗子,直嚼得满口香甜,

“景王叔叔的湖广那四万顷地,臣实在是无力受之,皇上还是赐给别人罢。”

朱翊钧笑了一下,道,

“咱们天家的钱、天家的地,四弟却非要让给外人,可真是教朕寒心。”

万历皇帝终究是太祖高皇帝子孙,形貌再如何孱弱,总是笑时比不笑时更可怕。

朱翊钧行了半年多的祭礼,今日总算是变相地继承了这份特有的帝王气质。

朱翊镠苦着脸道,

“皇上,海贸之利非海商独有,实乃闽浙粤三省百姓共分而食之。”

“《论语》尝云君子之道,是乃‘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臣无惠无义,实在不敢与民争利。”

朱翊钧道,

“如今天下盐商不止数万家,天下盐店亦不止数万处,难道还不足以易以海贸之利吗?”

朱翊镠摇头苦笑,

“杯水车薪。”

朱翊钧皱起了眉。

其实这一点在派出朱翊镠去南方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到了,但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

自隆庆开海以来,中外商人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再利用朝贡贸易体系,转而建构独立的区域贸易体系。

而在这个新的贸易体系中,商人成为主角,国家反倒成了陪衬。

利润的诱惑以及商人们求利生存的动机,使得运作海贸的队伍不断壮大。

若要“中国制造”能顺利地送达欧洲人手中,中国的商人就必须加强分工与相互协作,并与外国人一起构建起一个紧密的海上贸易网。

这一因素显然会使得沿海省份参与海贸的人员构成变得复杂化。

倘或各个阶层都加入海上贸易的经营并以此谋生,那朝廷的确很难轻易就将这桩生意占为己有。

李太后又剥了个栗子,转身却递给了朱翊钧,

“皇上,我多句嘴,你四弟是不成器,但商人的饭碗好抢,老百姓的饭碗不好砸。”

“这事儿就算不是你四弟去办,而是再派一个一模一样的‘朱纨’去,他也是要回来跟皇上叫苦的。”

朱翊钧默默地把栗子


状态提示:第1章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