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世界的科技水准比“现世”更高一筹,但在战争方面,却并没有太多划时代的产物出现。
这个世界的战争主体,和申屠曾经生活的那个地球一样,依然是航母、飞机、坦克,以及制导导弹。
当然,eva本身除外。
但出于后勤方面的压力,eva无法成为战争的主力,毕竟,eva对能源的消耗太过于可怕,需要一台发电量达到3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专门为其供应能量,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
——这个数字,相当于个大亚湾核电站的发电量。
哪怕是已经拥有了稳定可控核聚变技术的《eva》世界,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将聚变发电机组装到诸如航母之类的载具上,而且这种载具的数量还仅仅只有两台。
一艘航母在申屠的歼星炮打击之下沉入海底,另外一辆庞大得像小山一般的“基地车”则毁于核爆。
在失去了所有的“移动式核电站”只有,所有的eva,都只能在固定的基地附近活动,行动半径还不足两公里。
本质上,eva本来就是一种只适合防御,不适合进攻的武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若是敌人并非“有着明确袭击目标”的使徒,eva的设计,从根本上就是失败的。
除非能够将核聚变发电机组小型化到能够装进eva的身体里,这种武器才会有真正的战略价值。
因此,在远征南美的部队当中,并没有出现eva的身影。
在李小刀的“最后通牒”下达24小时后,nerv的海军率先完成了集结,以舰队为单位,分散至全球各地的“集结点”,接应陆军上船。
又过了30多个小时,最后完成集结的北欧战区,最后一艘运输舰也已经离港,从大西洋朝着南美出发。
这支舰队将会绕上一个大圈子,先是在格兰陵岛附近的海域靠岸,然后沿着海岸线航行,近乎绕过大半个北美洲大陆,从巴西北部的圣路易斯登陆。
这将会是一场漫长的航行。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军用类舰船是要比民用船只慢很多的,最大航速通常也就是30节左右,也就是每小时30海里(约公里)哪怕超出,也不会超过太多。
比如说尼米兹级航母的最大航速就是31节,比乡间公路上的汽车还要慢许多。
数千公里的航程,少说也得大半个星期的时间。
在李小刀心里的“日程表”上,战争开启的时间已经被确定了下来:四天之后。
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注定。
rv的大部队还有一天就会在南美大陆登陆的时候,六艘潜水艇在鲸海上浮,悄悄靠近本州岛的海岸线。
如果是一周之前,这些核潜艇或许有机会摸到本州岛附近,但若是敢明目张胆地上浮,就会第一时间被nerv的海岸巡查队发现。
不过,在核爆之后,巡查队这种东西,即便是还有幸存者,它的编制也不复存在了。
六艘“台风”级潜艇漂浮在海面上,就像是浮上海面呼吸的巨鲸一样。
再配上鲸海这个名字,有一种诡异的贴切感。
申屠站在指挥室中,透过潜望镜观察了一下周围,没有发现军队或者幸存者的痕迹。
“先给我们的朋友送点见面礼吧。”申屠打开无线电对讲机,报出一串代表着坐标的数字,然后伸出手,在控制台上按下一个印着感叹号的红色按钮。
严格来说,无论是潜艇还是其它什么武器,导弹,尤其是弹道导弹发射的流程都是极为复杂的,绝非输入坐标、按下发射按钮这么简单。
单单只是让发射管进入待命状态,就需要近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更不要说一系列保证安全性的确认指令等等。
这还是苏系的“台风”级核潜艇不具备水下发射导弹的能力,必须要浮上海面,流程相对水下发射来说比较简单。
如果换成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直接从水下发射导弹,过程还要更加复杂。
当然,这些准备工作,在潜艇上浮之前,就早已完成了。
申屠要做的,就只是完成最后一项工作:按下发射按钮。
位于潜艇顶部的发射架打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几秒钟之后,随着一声尖锐的啸鸣,一枚导弹尾端pēn_shè着火焰,近乎笔直地朝天空飞去。
一开始,导弹的速度并不快,甚至给人一种十分缓慢的感觉。
但加速度却是非常的吓人,堪比火箭,在短短半分钟内,就飞出大气层,进入到亚轨道高度。
随后,一级火箭自动熄火脱落,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向下坠落,二级火箭点火,导弹转了一个方向,划过一道夸张的弧线,只是飞行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开始调转方向,向下坠落。
严格来说,用ss-n-20导弹来攻击距离不足两百公里的“近目标”,是十分浪费的。
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理论上可以超过8500公里,近处的目标当然不至于说打不着,不过难度反而比打远处目标更大,而且也不划算。
不过申屠手头没有其它的武器,也只能用它来凑合一下了。
毕竟,总不能用鱼雷去炸掉第三新东京市吧?
导弹飞行的距离其实很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上升和坠落的过程中了,差不多是二级火箭刚刚点火,调整好方向,就要开始下坠。
几分钟之后,第三新东京市的方向,亮起一团刺眼的光芒。
申屠没敢直接去看核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