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天命风水师>155山神庙

他这话一出口,我们四个都吓傻了。

白道士倒负双手,自顾自的说:“很多年前,有一家人生了一个孩子。”。

方便转述,接下来是白道士的话。

他说在很多年前,有一户乡下人家生了一个孩子,到底距离现在多久,已经记不清了。

那个孩子叫白玉京,就是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那个白玉京。

说着说着,白道士还背起了这首诗。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

这首诗很长,就不挂在这里了。

我们就看前四句,是不是很像仙人所写。

当然了,李白本来就是谪仙人。

白玉京其实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月亮,和白玉蟾一样,另一种解释是白玉建筑的上京。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

白道士说,那户人家给孩子取名白玉京。

大概是想他长大了能像月亮一样洁白无瑕吧,又或者是想让他身居高位直达上京。

但是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白玉京长到五岁还不会说话,家人都当他是哑巴。

虽然长得俊俏,但哑巴就是残疾啊,这让白家心里很不待见这个孩子。

白玉京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道教文化和怪异文字,偏爱阅微草堂笔记好聊斋志异。

但是家里不待见,不肯送他上学,一直把他当成放牛娃养,就这么又过了两年,白玉京七岁。

还是不会说话,恰逢这一年年成不好,庄稼颗粒无收,还要缴各种苛捐杂税,农民根本负担不起如此昂贵的赋税。

但是朝廷的命令下来,不交也得交。

后来就有人出出主意,说去村子后面的大山弄点儿药材野味这些,先把眼下这个难关渡过了再说。

这么一说,立马就有人反对,因为后山是禁地,山神不准村民进去,普通人擅闯,肯定会有去无回。

封建社会对神鬼之说尤为看重。

这时候有一个远方而来的游方和尚,给村民出主意,说弄两个童男童女祭祀一下山神,山神就能让他们进去了。

山神祭祀在古时候很盛行,现在基本上已经废除了,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

在中华先民的眼睛里具有极大的魅力和难以理解的神秘。

山不像天那样高不可攀,又不像脚下的地那样熟悉。

山高耸入云连绵数十里,山连山一望无际,云山雾罩,山腰烟雾缭绕,山洼林木封锁,山脚草深泉流,虎啸猿啼,狼虫出没,林木遮日,难辨东西。这种恐惧让中华先民意识到有掌控山的权威存在,这就是一系列的山神。

山神有多大的权限,人们就对它有多少的需求,从而也产生了有多少种对山神的祭祀。山神几乎囊括人们的各种需求,《韩诗外传》的一段论述,可以代表古代先民的观点:“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并取与焉。出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山岳的重要。

人们摆脱不掉与山的互动,但是山又是如此的可怕。

山深林密,遮天蔽日,毒虫猛兽,动辄伤人,进山如入虎穴魔窟。

山上的高树茂草,是山神的毛发。

如果任意砍伐林木,等同于在伤害山神,唯有获得山神的许可,才能够砍伐,反之则要受到山神的惩罚。

《左传》里面有个故事,昭公十六年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坚柎去祭祀桑山。他们三人砍了山上的树木,造成了大旱。

郑国执政的大臣子产表示,祭祀山神,应当培育和保护山林,现在反而砍去了山上的树木,他们的罪就很大了,因此革去了屠击、祝款、坚柎的官位和封地。

据说,秦始皇想上泰山,但又不肯步行,想在山上开出车路以便舒舒服服地乘车到山顶。

当时有人提议,土石草木都是山神所属,不能毁坏,需要用蒲包裹车轮再登山,免遭神怒。

但始皇帝是牛逼惯了,根本不听这一套,既不打算祭祀,也没有包裹车轮就悍然登山了,结果在山腰中遭到了暴雨袭击。

从这个故事中就可知草木属山神,毁伤不得。但是,盖房子就要伐树烧林开荒和靠山生活的人需要采集果菜草药,这将这么办呢?于是形成了先祭祀山神然后进山的民俗和规矩。

在古代,凡靠山的村庄,在山脚下都盖有山神庙。

进山伐木采药,都要祭祀山神。

进山之前必须先斋戒50天,用白狗、白鸡和一升白盐作为祭品来祭祀山神,取得山神喜欢。

当要进山的一刻,进山人要大呼“林林央央”。

林林央央是山神的名字,各种邪鬼听到山神的名字便会躲开。

东北的jl省是著名的采金地,从清初开始开发,明文规定进山前必须要祭山神。

深山密林中,凡是淘过金的地方都建有木制神龛。

这种木做的小山神庙,里面供着山神、土神等神灵。

在大雁北飞、冰河开冻的初春,淘金人必须到山神庙杀猪为祭品,烧香奠酒,口中念诵祈祷平安、请求多多收获的祷词,然后才开工。

至于伐木、采参等与山打交道的人,一样少不了这套祭祀山神的仪式。

祭祀山神还关系到狩猎和畜牧。

山中百兽栖息生长,也是山神的


状态提示:155山神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