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迷茫大明>第475章 兵困大同
这两地不远,急行军一日便能赶到,宣府城里如今是数万大军。自然无须担忧。

他原本就计划分兵驻守大同和宣府两镇,如今俺答却以攻打万全右卫和张家口来逼迫他分兵,他就不得不谨慎了,俺答在大同或是宣府还有什么后手?护卫队这次出关,虽说火炮带的少,但以如今的战力,就算是野战。也能轻轻松松的击败三倍以内的鞑靼骑兵,当然,追击是不行的。

护卫队的骑术与鞑靼没法比,而且火枪也不可能在马上开枪,不是准头的问题,而是在马上根本无法装填弹药,不能追击,自然没法扩大战果,要想取的大的战绩。就只能是在野外吸引鞑靼人主动进攻,他分兵驻守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兵力太多,俺答未必敢攻击。

而俺答逼迫他分兵,显然是有把握各个击破,俺答凭什么有这份自信?除了以多取胜。他还什么手段?以多取胜,显然是不可能的,护卫队虽然骄傲。但却并不狂妄,想的费神,他迷迷糊糊就眯了一觉。

鞑靼兵丁对万全右卫和张家口的攻击持续了两日,见防御严密,无隙可乘,便果断的撤兵,紧接着,大同又传来好消息,李健率护卫队出城迎战来犯的一万鞑靼骑兵,大获全胜。一战歼敌二千余骑,消息传开,宣府满城欢腾!

胡万里虽说有些疑惑。猜不透俺答有什么后手,但在休整了三日后,仍然率领了一万护卫队兵丁前往大同,大同出是主战场,虽说一众文臣武将纷纷恳祈他留在宣府,但他却是放心不下大同,执意前往,将刘思武留在了宣府。

大军一路经万全左、右卫、陈家堡、宣大界上,白羊口,共二百四十里至阳和城,此地距离大同镇尚有足足百里,就在大军抵达阳和城当日,胡万里接到宣府大同的急报,宣府方面,鞑靼兵丁再次急攻万全右卫、张家口、开平卫、龙门卫、延庆左卫。大同方面,俺答与嘉靖联手攻击大同右卫、大同左卫、玉林卫、威远卫、平虏卫、安东中屯卫。

看完一张张战报,胡万里脸色登时阴沉的滴水,这竟然是全线发起攻击!俺答和嘉靖都疯了?就算发疯,也不可能两个人一起发疯,这不是攻城略地之战,三方都应该很清楚,消灭有生力量才是这次一战的主要目的,俺答和嘉靖这是什么意图?

清扫障碍?这可不象,就算要清扫障碍,最多也就是清扫攻击和撤退路线上的障碍,叫来朱希忠,朱希忠对此也是满头雾水,勘不透俺答和嘉靖的意图,这让胡万里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次大同会战,可能比想象的更为艰难!

百思不得其解的胡万里不敢多加耽搁,加快了行军速度,却仍是三日后才抵达大同,代王朱充耀、南洋伯李健、宣大总督曾铣、大同巡抚史道、大同总兵王升率着一众部下出城数里迎接,面对声势浩大的迎接仪仗,胡万里却是视若无睹,连停都没停,径直催马越众而过。

望着胡万里前去的背影,刚过不惑之年的代王朱充耀不由的张口结舌,这也太扫面子了吧,难道是怪他这个藩王在嘉靖和他之间左右摇摆?

见的朱充耀这表情,新上任的宣大总督曾铣微微扇了扇腾起的沙尘,含笑道:“不独是大同全线告急,宣府也是全线告急,益王殿下可能是忧心军情......。”说着话,见的李健已经上马追了上去,他连忙打住话头,冲朱充耀拱手一揖,牵过马来,翻身上马,就是一鞭。

胡万里快马入城,径直就进了代王府,住进了承运殿,对于大同代王,他只有一点印象,如今大明的藩王早已完完全全丧失了昔日的荣耀,与圈禁没有什么两样,他根本就懒的费心费神去琢磨,不过,大同因为是军事重镇,代王比地内地藩王多了一份任务,稳定人心,尤其是在外族入侵的时候,代王不逃,利于稳定军心,安抚民心。

胡万里之所以对代王有一点印象,是因为嘉靖三年、嘉靖十二年,大同兵变,叛军两次包围代王府要求拥立代王起兵造反,代王都远避宣府。

胡万里洗漱完毕,唐金宝便在外禀报,“殿下,代王以及大同一众文武大员齐齐在外求见。”

“先请代王进来。”胡万里随口吩咐道。住在人家屋里,总的跟主人家先见个面,打声招呼不是。

代王朱充耀在殿外,见进进出出皆是一群侍卫,居然连一个太监都不见,不由的颇为诧异,益王出京。居然连随侍的太监都不带一个?看来,益王对太监的防范比嘉靖还要严!不过,一群侍卫粗手粗脚的,能侍候的好?要不要送几个太监,或是宫女给益王?

正自想着,唐金宝已是出的殿来,扬声道:“宣代王觐见!”

只叫他一个觐见?朱充耀心里稍微有些慌,连忙快步进了殿,跪下道:“臣弟朱充耀叩见王兄。”说着便五拜三叩。行君臣大礼。

“代王无须多礼。”胡万里缓声道:“代王世镇大同,实乃宗室屏藩......。”不咸不淡的赞扬了几句,他便直接说道:“本王先议军务,晚上再叙亲谊,你将外面的人都叫进来。”

朱充耀原本还准备送几个随身侍候的人,一听这话。连忙躬身行礼退出,不一时,殿外一众文武大员便鱼贯而入。俟众人见礼之后,胡万里便直接问道:“大同战况如何?”

见他开口就问战况,宣大总督曾铣大是忐忑,连忙恭敬的回道:“回殿下,贼军势大,仅大同周边,便聚集有二十余万,同右卫、左


状态提示: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