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重生之全能网红>第130章还有1个后招

拿着这四千万,于卫东不敢再投资什么“小众”的项目了。

像什么“轻钢别墅”全层定制,他借钱都投资了数十万,苦苦支撑了近十载,结果仍难逃项目扑街的结局。

手头有四千万,放在银行吃利息无疑是最保险的。

但于卫东辛苦打拼了大半辈子了,养成的最良好的习惯,就是闲不住。

不要小瞧了“闲不住”这种习惯的美好。当你见多一个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专门等着要你来养活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一个人发奋图强多么可喜。

于卫东想做事,但确实做生意亏怕了,一直对各种意向的投资项目举棋不定。

原因只有一个:投资那些项目没有十足的赚钱把握。

终于到了某一天,他下定决心到“开放之都”投资房地产了。

他觉得投资房地产,就算不是排名第一的稳健项目,起码可以排进前三名吧。

何况那还是“开放之都”的房地产。

再一个,他也是半辈子“居无定所”怕了的人,感觉就算投资房地产的收益不理想,至少捞到的房子可以拿来自住,留给儿子、孙子——那也属于一笔优质的固定资产啊。

正是抱了这种念头,于卫东毅然开始投资“开放之都”的房地产。

那时候“开放之都”的地皮价格,便宜得能令后世掉落一地的眼珠。

于卫东拿地8亩,每亩的价格才200万,连缴纳契税杂费过户手续,花掉了他1700万。

还掉历年来做生意亏损、向亲戚朋友借的200多万,手头大约还有2000多万。

于卫东继续拿这钱来兴建“德馨名门”楼盘。

中途因为发现施工方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去做,对于楼盘质量有着非常严苛要求的于卫东,断然跟施工方解约了。

之后他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找来现在这个曾经荣获过建筑类最高奖项“鲁班奖”的建筑公司,接手他这楼盘的后续建筑事宜。

为了等那信誉卓著的建筑公司(人家当时正兴建着一个巨型楼盘,人手用尽,没空腾出手来接小楼盘的生意),于卫东不惜等待了半年。

就为了等那个建筑公司正牌的工人来给他的楼盘施工,而不是外包给一些小的建筑工程队。

这样子,耗时大约四、五年的时间吧,才终于把“德馨名门”的楼盘毛胚建好。

本来在相关部门办好准建手续之时,约定的楼盘建设时间是两年。但你正式开工了,工期拖延了一倍多的时间,只要没有重大的安全隐患,期间没发生安全事故,也没人会来严格要求你一定在两年之内建好楼盘。

强制楼盘的埈工时间,有点不现实。

别说“德馨名门”这种小楼盘了,就算是“恒大”、“万科”这类的大房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埈工啊。

总之,于卫东盖好两栋电梯楼之后,手头上的两千多万都挥霍一空,甚至还欠下了400多万的债务。

当然,相对于他手头拥有的这些优质资产,负债才400多万。一点不多。

多少房地产的所谓大老板,都是自己攒了些钱后,拿下大宗土地。然后就把那土地抵押给银行,贷出钱来就去建房。

建了一部分房子,“预售证”办下来了(甚至有些根本就不办预售证),就开始销售“期房”了。

然后“预售”收到的钱款,继续拿去盖楼……

这样的资本操.作,在房地产兴旺的时期,开发商也能稳稳的赚到巨额财富。

可一旦政策风向有变,银行一收紧银根,这些开发商往往又是最容易“资金链断裂”的。

于卫东以前做生意之际,见多了这种情况。

他自始至终建好了两栋电梯房,都没向银行申请过贷款。

至于房子盖了一部分就可以申请“预售证”了。等于正式的“开售”。

于卫东也曾经有过“预售”这种念头。

但一位他很信任的房地产界的朋友告诉他:预售房子,能取得良好成绩的,一般是大房地产商,或者知名的房地产商。

它们开发的楼盘“预售”成绩才比较理想。

像于卫东开发的这样一个小楼盘,本身没知名度,楼盘开发面积又不大,恐怕“预售”成绩会很惨淡。

要想预售成绩好看一些,他只剩下一个途径:那就是降价。比周边的楼盘卖得更便宜,这样的预售成绩才能看。

但于卫东那会儿又不缺盖房子的资本,加上自从购地之后,“开放之都”的房价一直在涨,朋友建议,于卫东完全没必要“预售”啊。

等到“德馨名门”的楼盘完全建好,现房销售,专售大户型,这些都属于楼盘的大卖点。

于卫东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直老老实实等着楼盘建好,才准备盖“售楼部”开售。

不过中途经历了波折,足足花了快五年时间才把这楼盘毛胚建好了。

但那也没有大碍了。

如今周边楼盘的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上万块了。现在开始准备出售房子,或许,正是最佳时机呢。

于卫东就是那样信心满满的,准备迎接投资的高回报期。

但梁腾却知道,在这一年,于卫东选择“楼盘上市”的道路,并不顺畅。

首先当然是上边出台的那个“楼盘销售面积中的70,必须是90平以内的小户型”的政策,出台了。

于卫东盖的楼盘,160平的大户型占了九成以上,短期之内,上述政策,对他简直


状态提示:第130章还有1个后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