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腾重生前的“帝都”,也称得上“科技之都”。
在那个年代,“帝都”最火的地儿之一,应该是“关村”,那里面入驻的高科技企业不计其数,有很多后来都成长为赫赫有名的“业界至尊”。
梁腾前世为了生活,“北飘东飘西飘”,哪儿有机会就往哪儿“飘泊”——在“帝都”之时,也曾光顾“关村”,寻找机会。
可惜屡战屡败。
有两家企业把“总部”设在帝都近郊“开发区”的“大厦”内,当时梁腾跑完“关村”又跑到这儿来“应聘”,足见那两家企定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确实是这样。
那两家企业,当时联手买下这栋“大厦”充当“总部”时,两家企业勉强算是国内一流企业(按照掌控的资本而言)。
但短短几年之后,这两家企业都先后跻身于500强企业之列。
暴涨的速度,堪称恐.怖。
这两家企业,一家是大型的风投公司。
这家名为“风骥”风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也仅仅投资了几十家他看好的中小企业。这相对于海外的十大风投公司,“投资对象”真是少得可怜。
海外十大风投公司,随便挑一个出来,历来投资过的企业数量成千上万。那是多得不得了。
其中投资回报率惊人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那十大风投公司,随便哪一家,在某一个区域,少说都有一、两百个投资项目。在业界之内,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而像“风骥风投”这家公司,在国内绝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过它的名头。
但这并不妨碍“风骥”的利润节节攀升。它甚至可以引入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资本投资。
因此,成立短短十余年时间,就跻身于国内500强企业中的100多名。这排名也是非常厉害、非常靠前了。
前世,梁腾是想进入这样的一家“风投公司”,结果轻易就被人家给刷下来了。
一点竞争力都欠奉。
习惯性的失败,梁腾当时也没有特别难过。但对于这栋“风骥公司”的总部所在的“大厦”,记忆越发深刻。不可能忘记。
此时此刻,梁腾非常意外的又一次“故地重游”,来到了他曾经求职不得的所谓“伤心地”。
但这时候的梁腾,却是“腰缠亿万贯”的大老板身份了。他这辈子已经不需要再考虑到哪一家企业“求职”,更用不着担忧求职不成。
他考虑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怎么样争取一个机会?”入股这家“风投公司”的机会?
这“风投公司”尽管知名度低,但它的赢利能力,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连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最大风投公司,都愿意成为它的“战略合作伙伴”。唔,通俗说,就是发达.国家的业界老大,都来入股这家公司了。
这是多么看好它,才会入股。
事实也证明,投资“风骥”的回报率非常高。
后来,“风骥公司”于2008年,2011年,两次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
所谓“非.公开发行股票”,就是专门把“稀释出来的股份”,定向卖给一些合同者。
“风骥”也属于上市公司,但散户所占股份,份额太小,梁腾不可能通过收购“散股”来投资这“风骥公司”。而在后世,“风骥公司”两次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成功出售了股份。这让梁腾看到了希望:这家“风骥公司”是有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的。就看你这位“战略合作伙伴”,能否入得它的“法眼”了。
如果是“风骥公司”,梁腾非常愿意入股它的。
毕竟这家公司,经过几年的资本迅速扩张,在2013年的时候,由外国著名刊物主持的100家风投公司评比中,“风骥公司”按投资规模,位列第19位。
这已经属于一个很了不起的排名了。毕竟海外的风投公司,成立都有上百年的辉煌历史。
如果可以入股这样一家大公司,梁腾那是梦寐以求。
毕竟在国内的风投公司中,这“风骥公司”,是排在第3名成功上市的专业公司——这就足以彰显它的强大实力。
当然,一开始时,比它规模及体量更大的,还有两家。
那两家也成功上市了,但通过收购“散户”手里所持的它们的股票,来累积达到一定的“股份”数额,代价其实非常大。又耗时费力,梁腾当然不会去做那种“吃力不讨好”之事。
毕竟,花费巨大代价去收购散户所持的“股份”,到头来却没办法在“风投公司的董事会”中谋取到任何位置,就连身为“大股东”的发声渠道都没有。那也忒卑微了。
为什么梁腾那么断定那两家“风投公司”不会直接出售股份给他,只能通过从“散股”中购买呢?很简单。那两家都没有发行过“非.公开发行股票”。
只有“风骥公司”发行过,还发行了两次。
只有像“风骥”这种公司,梁腾才有希望,直接跟对方谈“购买股票”。
只不过,想入股这种真正优质的公司,诚非易事。
风骥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也只有两次机会,都是引入了实力强劲的大企业。
知道机会只有两次,但梁腾如今成立的公司,资本情况优良,但影响力有限。在宛如“金融大鳄”的“风骥公司”眼里,估计也就是个小小暴.发户。一句话,你根本还不够格“入股”它哩。
梁腾的所有资本,未来十年“板上钉钉”可以突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