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从大头蚁巢附近收回,秦炀对着刚刚一面倒的战斗开始了反思。
首先是重生以来一直没遇到对手的秦炀在面对敌人时太过轻视对方,远远低估了对手的攻击力与防御力,导致自己一开始就陷入了不利地位。
然后就是秦炀的战斗经验太少,为数不多的经验也就是在细胞层面上的战斗了,以至于在战斗陷入不利地位的时候没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应对方案。
最重要的是秦炀目前有一块极为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没有强有力的战斗兵种,目前唯一拥有战斗力的也就是一个矿工蚯蚓了,但战斗力也极其低下,连大头蚁的防御都破不了。
所以为了在得到大头蚁基因前拥有一定的反击能力,秦炀打算在矿工蚯蚓的基础上改造一种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生物。
……
首先要改造的是蚯蚓力量,在之前的战斗中蚯蚓的力量虽然大于大头蚁,但也还不够大,必须改变无法突破大头蚁的外壳防御这种情况,而与力量直接挂钩的便是体型了,所以第一个要改良的体型。
然后就是攻击力了,新的生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攻击手段,秦炀觉得原本蚯蚓那满嘴的锯齿就十分不错,在力量加强之后应该只需要增强锯齿的锋利度和硬度,估计杀伤力会大大提升。
又考虑到蚯蚓那被大头蚁一咬就破的外皮,秦炀决定将新战斗生物的外皮暂时替换为清道夫那坚硬的鳞片,等以后有了更好的选择再给它换上。
接下来就是速度问题,如果蚯蚓的速度足够快的话,那么也不至于打不过连跑都跑不了,所以还必须改变蚯蚓那蠕动行走的模式。
想了想,秦炀决定将新战斗生物的行动模式改为旋转推进,这样一来不仅在速度上能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口部的锯齿只需要改变下位置就能在旋转的模式下得到更大的威力。
暂时也就想到这么多,秦炀决定先将战斗生物培育出来看看效果,再寻找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说干就干,秦炀唤醒了一团在池塘旁边的地下基地里休眠的肉球,那肉球是由源细胞组成的,源细胞团上有一条由细胞组成的坚韧软管连接着营养球,营养球内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软管输送到源细胞团中,保证源细胞可以在短短时间内发育成任何一种设定好的生物。
地下基地的源细胞团和营养球之间的设计是秦炀为了保证安全设下的后手,不过眼下也可以用来培育新物种。
之间源细胞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从圆形向椭圆形变化,同时多条软管从椭圆中伸出,连接上了周围的营养球;随后椭圆的短直径逐渐变小,直到短直径只有二十厘米时才停下了变化,而此时的源细胞团已经变化成了一条约两米长,外皮有着黑白花纹,在头部的位置有着成圆锥形的利齿便于地底穿行,整体酷似电影中那些变异蠕虫的生物。
秦炀通过地下基地顶部遍布的酷似摄像头的眼睛看到了自己设计的酷似蠕虫的新型战斗生物,感觉再叫蚯蚓已经不合适了。
秦炀想了想,既然制造出来是用于战斗的生物,那就避免不了会造成死亡,那就叫死亡蠕虫吧!
死亡蠕虫抬起头部左右摆动了两下,动作有些许僵硬不过并不影响活动,随后头部向下整条蠕虫开始旋转,头部外设计的钻头如同电钻一般向着地下钻去,地下基地在死亡蠕虫的动作下发生轻微的震动。
秦炀通过细胞间的联系估算着死亡蠕虫在地底的位置,短短时间内死亡蠕虫就在地底窜出了近百米。
突然死亡蠕虫的速度骤降,头部外露的钻头碰到了硬物,好像钻到地下的石头,不过片刻后死亡蠕虫便破开了疑似石块的硬物。
不错!不错!
死亡蠕虫不愧为死亡二字,疑似石块的硬物也就只能阻挡死亡蠕虫一小段时间。
从现在开始秦炀面对大头蚁群也终于不再是没有还手之力了。
不过两个小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蠕虫的钻地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全身的细胞都出现了能量不足的反应。
死亡蠕虫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地底,毕竟只有在地底死亡蠕虫才能发挥出全部实力,可现在秦炀并没有可以探知地底生物的能力,也就是说死亡蠕虫很难在地底找到食物来补充能量。
这样看来的话死亡蠕虫的续航能力也就只有两个小时,如果要想提高它的续航能力那就只能在几个方面下手了。
第一个是储能物质方面,首选有脂肪和糖原两种,等量的脂肪和糖原在储能方面脂肪要高于糖原,虽然相等质量的脂肪完全分解产生的能量多,但是它消耗的氧气也多,而由于死亡蠕虫的主要活动环境是地底,即使秦制造出来的生物都能通过表皮从外界获取氧气,但在地底里氧气的获取方面难度高于地面。
也就是说在相同时间内脂肪因为缺少氧气所提供的能量是要少于糖原的,所以秦炀将死亡蠕虫原本的储能物质从单一的脂肪改变为脂肪糖原混合模式,至于最佳的脂肪糖原配比还需要试验来研究。
这个试验就交给基因提取室来操作了,没办法秦炀现在适合做科研试验的也就只有基因提取室了。
之前基因提取室只有两个任务,第一个是不同种植物基因融合为了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另一个是人体基因优化,也就是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加在正在培育的人体身上。
现在还得再加一个储能物质最优配比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