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穿越1862>第七百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

“这是东方与西方的对决,而不是中国与英法俄美四国的对决!”当俄军的咸海军团被国防军彻底全歼以后,当上百艘货轮、运输船经过夏威夷而被西方世界得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要爆掉了。复制网址访问 △,先前欧洲一直为澳大利亚担忧,为美国的可能推出战争担忧,现在整个欧洲在为美国担忧!中国人根本没有好言相劝将美国请下场的打算,相反,他们要用军队让美利坚低头。整个欧洲各家影响力巨大的报纸上全都打出了如此字样的标题——这是东西方的对决,是东西文明的对决。而不是单单几个国家之间的争霸!英法俄美四国如果输掉这场战争,就意味着西方世界输掉了自己的霸权,输掉了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就握在了手中的世界霸权!自然的,西方文明也就要在东方文明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了。便是战局大逆转以后,时不时说起英法俄笑话和幸灾乐祸的《北德意志汇报》、《邮报》、《日尔曼报》、《柏林日报》等在德国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官方或私人报纸,也都换了个口吻,貌似的站到了英法俄这一边来。大批的英法西荷军队涌入俄罗斯,虽然西班牙和荷兰很被欧洲报业无视,两个国家也很积极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八月中旬,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走向的乌拉尔会战爆发。俄军集结了一百五十万军队部署到战场上来,其中三十万人是精锐的英军和法军,在他们背后的地方。还有五十万生力军,或是说新兵在抓紧时间训练、休养。尼古拉二世命令西西伯利亚的俄军集团后撤。调集了伏尔加河流域的预备兵力,动员了整个俄国一半以上的兵力。莫斯科及周边区域的守军被抽调一空,还允许军队就地征集新兵和鼓励预备役、退伍士兵入伍。俄罗斯用上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来运送这些兵力、武器和补给。赶在国防军再次发起进攻之前,在乌拉尔河流域,从阿特劳到乌拉尔,上千华里的距离上组成了一条宏伟的防线。并且俄国动员起了整个帝国西部的军队,正在抓紧一切时间的向着乌拉尔地区增援。八月下旬,伏尔加河流域的五十万军队进入了乌拉尔地区,俄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80万。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面对着国防军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尤其是大炮和后勤列车,就像抗美援朝时候老美玩儿的绞杀战一样,一艘艘飞艇无限制的空袭,炸毁列车,炸毁桥梁,炸毁铁道,让每一颗粮食都带着鲜血的运输到乌拉尔前线。同时制空权的完全丧失,让俄军本来堪称强大的炮兵变得只能躲躲藏藏。整个欧洲的飞艇都在向俄国汇集。欧洲人希望用同样的武器能够制约一下中国飞艇部队的猖獗。可惜根本不是对手。同类的欧洲飞艇,气囊中多是充斥着氢气,并且承重力和速度都比不上中国的同类。当重机枪、轻机枪被平放在飞艇吊挂蓝上的时候,一艘艘的欧洲飞艇都变成了大号火鸡。在空中盛开朵朵艳丽的火花。当然,他们的牺牲并非没有价值。一艘艘欧洲飞艇用自己的存在延迟了不少次国防军飞艇部队的轰炸。而短短的时间里,俄国的技术条件当然是研究不出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的。但是英法有技术啊,德国甚至有现成的气球炮。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普鲁士派重兵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切断了它同外界的一切联系。法国政府为了突破重围,决定派人乘气球飞出城区,同城外联系。10月初,内政部长甘必达乘坐载人气球,飞越普军防线,在都尔市进行宣传和鼓动,很快组织了新的作战部队,并通过气球不断与巴黎政府保持联系。普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研究对策,决定首先击毁这些人的气球。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下令,研制专打气球的火炮,以切断巴黎与都尔之间的联系。不久,这种打气球的炮就制造出来了。它是由加农炮改装的,口径为37毫米,装在可以移动的四轮车上。为了追踪射击飘行的气球,由几个普军士兵操作火炮,改变炮位和射击方向,打下了不少气球,并由此得名“气球炮”。它完全就是高射炮的雏形。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最快速的。在英法德的帮助下,在整个欧洲的帮助下,俄军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迅速出炉。同时间英法美德意等欧美海军强国,也在自家的一艘艘军舰上面安装上了这些高射防空武器,甚至不惜占用某些副炮位。联合舰队的覆辙可以说是让整个西方世界,让所有的海军强国,甚至是所有拥有现代军舰的国家,都警惕万分。区区一艘飞艇,造价再高在一艘军舰面前也微小的不值一提。还用不着一艘飞艇去兑换一艘军舰,只需要飞艇上多装一些炸弹,一些大‘吨位’的重磅炸弹,就可以让那些纵横大海的钢铁巨兽乖乖的沉入海底。即使现在的飞艇在投掷重磅炸弹的时候,还有着一定的危险性。比如那五百公斤重的最重炸弹。其总量站到了喜鹊飞艇承重力的十分之一,如果以喜鹊飞艇承载这号的重磅炸弹,在炸弹投下的下一瞬间,陡然减轻的称重反作用到气囊,就能让整艘喜鹊变成母鸡!五百公斤重的重磅炸弹只能用鸿雁型飞艇来投掷。白鹭型飞艇可以投掷三百公斤到三百五十公斤的,而喜鹊型飞艇只能投掷一百公斤到一百五十公斤的。再小一些的炸弹就不是针对军舰和防御堡垒的了,而是针对人和建筑物,用那五十公斤重的‘子母弹’,杀伤力惊人的大。面对俄国人倾尽国力的抗战,刘暹还是没有用处装甲车和坦克这


状态提示:第七百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