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先至,这似乎已经成真理了!
除去金博明夫妇不说,为饶老寿宴而来的第一批客人,是法国索邦高等实践研究院e的笛卡尔教授,以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主任阿兰博格教授,三大名教带领他们的助理,呼啦啦赶到香江。
这些都是老爷子的客人,老爷子领着李承去接机的,港大和港中大都有教授陪同接机。
笛卡尔教授六十出头,带有浓烈的土伦口音,现任巴黎四大的汉学教授。
拉马尔教授年轻一些,大约五十来岁,衣冠齐整,他还是巴黎拉丁区的红衣主教,兼任一大的神学教授。
此人虽然年轻,可却是饶老的“师兄”!
1976年,饶老前往巴黎游学,遇到巴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亚述学泰斗蒲德侯(jero),饶老潜心向蒲德侯请教学习西亚历史及楔形文字,服弟子礼。
而当时,拉马尔教授已经是蒲德侯教授的学生,因此,拉马尔虽然年轻,可名头上还是“师兄”!
阿兰博格教授年龄最大,七十多岁,可精神依旧矍铄,只是毛发长错地方——头上一根没有,全长在两鬓和下巴上。此人是巴黎高师的哲学名教,而巴黎高师的哲学,享誉世界。
这三位都是老爷子昔年在法国任职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时结识的好友,再见老朋友,老爷笑得脸上的褶子拢在一起,从心底透着开心。
与老友一一拥抱之后,老爷子又将李承介绍给几位认识。
得知是饶师的入室弟子,三位教授都很好奇。在李承行礼时,笛卡尔教授冒出一句又急又快的法语,李承根本就没听懂,有点茫然,好在饶师在旁边快速答复一句。
饶老的话,李承听懂一些,似乎是“暂时还不行,谢谢你的好意”的意思。
说起语言天赋,饶老似乎将属于儿孙辈的那一份都霸占。
他不仅精通法语,英语,对印地语、阿拉伯语,甚至连生僻的古老梵语都很精通。
饶恕饶棼兄妹不用说,一点语言天赋都没有,连国内的标准普通话都啃啃哧哧。李承跟在老爷子身边,也学了点法语,但两年来没什么进步,仅止于听懂简单的法语,像笛卡尔教授带有土伦口音的法语对话,如同天书。
大胡子阿兰博格教授,伸手拍拍李承肩膀,从眼睛眯成一条缝,能看出他在笑——没办法,脸上毛太多看不出表情。阿兰博格教授说话要标准些,李承能听出大概意思,他在询问自己有没有兴趣去巴黎高师的哲学系留学……
综合老爷子的回答,李承猜测刚才笛卡尔教授说的,估计也是邀请自己去巴黎四大留学。
这次,他蒙对了,连忙陪着笑,再度向两位教授鞠躬,用结结巴巴的法语回复,“谢谢两位教授,我还没有入门,还需在先生身边磨炼学习,感谢两位的好意。”
这句话比较长,李承至少有两处语法错误,现场几位法籍友人,各个哈哈大笑。
阿兰博格教授,更是拍着李承的肩膀,给他指点语法的错误,并鼓励他,“语言的修炼,最重要的是开口说。你非常不错,敢于开口,与我见到许多中国学生不一样,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对着墙壁说话,这是不可取的。”
“上帝给每个人一张嘴,那就是赋予所有人平等的说话权力,勿论对错,说出你的观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位阿兰教授,不愧是哲学系,一上来就讲道理。
好吧,这段话李承又没有听懂,太长。
幸亏旁边有位年轻的法国人,懂得汉学,吭叽的帮李承翻译一遍。
致谢之后,李承主动向这位年轻的助理伸手,“欢迎你来香江,我是威尔斯李!”
“嗨!科林布莱克莫,你可以叫我科林,爱尔兰人,我们可以用英语交流,汉语我也不是很熟悉。”这位叫做科林的,是笛卡尔教授的助理,刚才只是帮助阿兰教授翻译来着。
三位法国名教的到来,意味着这一香江文化届盛事的开启。
他们三人都下榻在距离港大不远的湾仔君悦酒店。
饶家人无需作陪,有港大和港中大的人员——距离正式寿宴还有两天,这两所大学挖空心思安排三大名教去各自学校去讲座、交流。
稍后再来的宾客,饶老需要亲自出面接待的并不多——法国三名教来时饶老亲自迎接,那是为了偿还“法国远东学院院士”这一人情。
可李承作为饶老的弟子,几乎每一位学术界的来宾抵达,他都需要去机场迎接。
当天下午,又来了两拨国外学者。
第一拨是饶老的老友施舟人(本名克里斯托弗·希佩尔)老先生及夫人。
此老是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一生痴迷汉学,尤其是道藏研究,非常独到,他还是正一派的受箓弟子,道号“鼎清道长”。
他的《道体论》《道藏通考》《老子》《庄子》等著作,对中国宗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施舟人教授与夫人是从京城飞抵香江的——他正在国内考察研究。
将希佩尔教授送至饶家别墅——他与老爷子私交极好,以兄弟相交,李承再度折返机场——又一拨宾客从孟买过来。
这次来人的两位。
第一位算是饶老的印地语系师兄,与饶老有着“相互教学、砥砺共进”经历的印度学者,阿南特·克里希南,中文名白春辉。
六十年代初,白曾任印度驻港领事馆一等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