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688章庞公玉雕
光,李承就坐在旁边“督工”——他看上这件工艺品,边看边和老板闲聊。

庞公玉非玉,而是一种翠绿色的火山辉绿岩石,出产于清水县牛头河河谷、河床地带以及小华山山麓。这种岩石色泽翠亮,质地细密,各色天然纹理图案丰富,尤其是经历河水冲刷之后,俗称“水冲面”,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釉光,如月光水色,朦胧幽深,很具观赏性。

“庞公玉”之名,来自于曾在小华山修行的中唐著名居士,庞蕴。

庞蕴,字道玄(一说道元),禅门居士,擅长以诗偈阐明禅旨,一生留下各种禅理诗偈多达三百篇,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

传说,庞蕴游至甘省清水县小华山下,结庐隐居,得道升天之前,将其聚宝盆抛入牛头河中,金银珠宝顷刻化为碧玉,沉入河底,后人称为“庞公石”或“庞公玉”。

传说自然当不得真。

庞公石的形成,与陇西地质形态有关。

这里属于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无论是是横断山脉剧烈的地质变化,还是青藏高原的缓慢隆起,都会对陇西的地质产生巨大影响。

火山辉绿岩石,就是其产物之一,是火山熔岩中融入相当数量的铬、铁、银等元素所产生,因而产生“翠绿”“明黄”“墨色”“大白”等色泽。

丰富的色彩体系,富有雕塑性的石质,一度让庞公石在明清时代成为朝廷贡品,更成为士林中颇受欢迎的观赏石。

宋代杜绾(字季扬,号云林居士)编撰的《云林石谱》(我国古代载石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石谱)中,就有庞公石的详细描述和记载,在宋代,庞公石就是很著名的观赏石。

额,也就是说,庞公石算得上文化名石,不仅如此,还因为庞公石的雕刻,诞生一门颇有影响力的玉雕支派——庞公玉雕。

李承是玉雕行内人,各类玉雕手法,只要看看基本就能明白。

庞公玉多为水石(也有山石,价值不高),即河水冲击后形成的无棱角石块,有着妙然天成的多姿形态、滑润溢翠的玉肌、斑斓细腻的纹理,本身就是一件观赏石。

因而,基于庞公石而产生的庞公玉雕,多采用“削刀”和“浅雕”手法,讲究因形就势,根据玉石的基本形态来塑形,这就是庞公玉雕的特点。

庞公玉雕,恐怕是全国所有玉雕流派中,最强调“灵光一闪”的“补刀”流派。

就像眼前的仕女飞天,原本就是一块“s”形的绿辉石,这位周老板只是用刀具将其塑成一个妖娆的女子身材,然后用浅浮雕手法,雕刻上发髻、面容以及飘带。

它的雕琢闪光点,出现在“背手”。

这块庞公石,在中上部婀娜处有一条明黄色带,大约一寸多长,很难处理,但是,周师傅将其雕琢成女子向后伸展的胳膊和手臂。

虽然和传统的“飞天图”造型上有些差异,但是,从艺术表现和雕琢技巧上来说,完美!

整件艺术品,既有浑然天成的自然姿态,也有人工雕琢的鬼斧神工,用于雅室装点,或者书房收藏,还是很不错的。

这件工艺品,不要998!不要668!只,要180元抱回家,可留传,可升值,有面儿,有里子!还不够一餐饭的花费,堪称价廉物美的典范!

李承进店之后,一眼相中,等着老板最后完工呢。

店老板姓周,四十来岁,双手虎口位置有着厚厚的老茧,这是常年握刻刀所制,人狠话不多,问一句他才说一句,像挤牙膏,这才是传统艺人的性格——沉于事而讷于言。

对这种艺人,李承向来非常敬佩。

等候的功夫,李承打量着店面,前面店部分大约有个十平米,两边货架,陈列着十来件庞公玉雕摆件,紧接着是小工作台,上面还放着一件只完成部分的绿色骆驼雕件。

刀具摆放在骆驼玉雕旁边,与平日里自己用的不一样,多是长柄铲刀造型,刻刀较少。

李承心痒难耐,趁着交易的档口,笑着问道,“周老板,能演示一下庞公玉雕的技巧么?”


状态提示:第688章庞公玉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