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聚餐,安排在中山区锦华大饭店。
这是一家在北市知名度非常高的饭店,主打地道的江浙菜,同时还有卖港点、闽省海鲜汤、湘省小炒等地方特色,但这不是它出名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中山区热闹路段,加上菜肴不错价位亲民,成为黑/道帮派聚餐地点,警方也会在这里和道上兄弟交换“情资”,因此也被称为“黑白两道情报站”。
不知戴南吉为什么将地点选择在这里。
得知这家饭店,吴伟很是准备了一番,出于安全考虑,李承留下泰勒在酒店。丫头乖得很,加上她今天确实很累,没缠人,只是叮嘱金惠娜必须要跟着李承一道。
在她那如同象牙般的额头亲了亲,李承六点整出门,带着吴卫忠、吴伟和金惠娜出门。
大包厢时,外间是餐室,还有一道门隔着的应该是休息室。
餐室内就戴南吉和束国樟两人。
“李兄弟,你可不够意思啊,饶老的大名,即便我和阿樟不学无术,也如雷贯耳。”戴南吉笑嘻嘻上来握手时,揭开李承的身份。
对于身份被揭穿,李承一点也不吃惊,这两家的能量虽然大不如前,可是,给弯弯驻港办事处打个电话,查自己的身份,还是很轻松的。
他打了个哈哈,“惭愧,没学到师傅的皮毛,平日里出门可不敢打着他老人家的招牌。还请两位兄弟见谅。我还是更喜欢《九十年代》杂志社总编的身份,哈哈,也算文化人嘛。”
李承笑眯眯点出,我可没撒谎哦。
束国樟苦笑摇摇头,手指朝对方点点,确实没撒谎,下午就是这么介绍的。
李承又将吴卫忠介绍给对方认识,分宾主坐下,至于吴伟和金惠娜,并没有进来。
吴卫忠负责点菜点酒水,李承与戴、束两人,在餐桌旁边的沙发上喝茶。
“李兄弟,你还是给我们哥们交个底,是不是你家公司想要来北市发展?不交底,我们没法帮你啊。”束国樟担任煮茶人,为李承涮杯时,笑着说道。
“你俩位不是猜到了么?”李承扬了扬双手,哈哈一笑,“我确实有打算在北市开设三人组公司分店,另外,《九十年代》杂志社也准备在北市开专刊的。”
“所以你希望笑刚叔为你保驾护航?”戴南吉立即追问道。
“保驾护航?戴兄这个词用得太重。”李承双掌往下虚压,笑道,“我从事的行当,基本上无风险,想要认识蒋先生,不过是想要多一点保障而已。”
“哦?是么?你的杂志不会捅娄子?”戴南吉更敏感些,想得更多。
“一家学术性杂志而已,两位打听过我的消息,应该清楚,《九十年代》正在改制,从传统的政论类刊物往历史类刊物调整。”李承手掌一翻,摊开示意道,“这种历史类专刊,不会有什么禁忌吧?”
束国樟与戴南吉对视一眼,与他们调查的情况差不多。
“李兄弟,你的事,我和阿吉已经和笑刚叔说过一嘴,他对认识你这样的青年才俊很感兴趣。不过……我们多嘴在他面漆提了一句你说的勋章。”束国樟顿了顿,“勋章……带来了么?”
这两人下午给香江那边去电话核实李承身份,很快就得到确切信息,名家弟子不是骗子,俩人又赶往荣总医院,找到蒋笑刚。
蒋笑刚听说是父亲当年的德军勋章,立即去房间询问——蒋建高只是糖尿病住院,只是两条腿浮肿,行走不便,神智清楚得很。一问,父亲当年还真的遗失过一枚德军步兵勋章!
这不,俩人巴巴的约李承见面。
李承从挎包中掏出一只首饰盒,放在茶几上,推到两人面前,“很抱歉,我遇到这枚勋章时,没有发现奖章证书。万幸,奖章本身保存的还算完整。”
这时,内间休息室的门突然打开,吓李承一跳。
走出来一位三十来岁、皮肤偏白,卷发、有点混血味(蒋笑刚的母亲邱白雪为中德混血),瘦瘦的,很帅气的眼镜男,他朝李承微微点头,“还是我来看看吧。”
我去,玩这一套?
不用介绍李承也知道,这人肯定是蒋笑刚,很有气质,只是给李承的感觉……让戴、束两人套话,他自己躲在内间偷听来决定是否见人?
蒋家也算出过两位人王地主,怎么后辈越来越小家子气?
当然,这种话肯定不会明说,他微笑着起身,主动向对方伸手,“蒋先生?”
“听说李生也在北美居住?叫我亨利就好了。”他伸手与李承握握,又解释一句,“我不太喜欢掺和国内正治,原本不打算过来,可那枚步兵勋章对我爹地很重要,还请见谅。”
不愧是律师,思维很缜密,解释一句,能化解突然出现的小尴尬。
“理解。叫我威尔斯。”李承没多说,示意他可以上手那件勋章。
蒋笑刚也不推辞,拿起方匣子,打开后取出这枚勋章,手指在上面摩梭着。
二战德国银质步兵突击勋章,这玩意本身并不值钱,曾经发放过数十万枚,量大管饱便宜,可是,落实到勋章所有人身上,它又是独一无二的。
蒋建高一生没啥战功,偏偏又以军旅名将自居,这枚德国勋章,绝对是他所获得的一系列勋章中最为特殊的一枚,也是最早的一枚,对他而言,也就有着非常特别的纪念意义。
当年从渝中返回金陵时,偶然丢失,曾懊恼很长时间,所以,当他听到勋章消息时,迫不及待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