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相道无疆>第433章2大陵墓的风水格局

紫金山,又名金陵山。汉代被称为钟山。战国时代的楚国曾在此设立的金陵邑,也是由此山得名。金陵山因为形似盘曲的巨龙,也被称为“中阜龙盘山。”

三国时期,诸葛亮来到江东与东吴孙权结盟,共同抵抗曹操八十万大军。

途经林陵时,诸葛亮见紫金山北依长江天险,山峦巍峨呈弧形,如蛟龙招‘曲,地势险固,又似虎踞江边,不禁感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土之宅也。”

赤壁大战以后,孙权就迁都南京,改林陵为建业。从此以后,南京相继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各朝的都城。南京“六朝古都”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站在紫金山顶,望着远处的明孝陵和中山陵,姜楚心中生出一阵感慨。

明孝陵位于独龙阜玩珠峰下,可谓山环水绕,藏风聚气之地。对于明孝陵的选址,也有着一个离奇的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的英明神武和残暴**,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令后人争议很大。

朱元璋本人也很相信风水之说。立国之后更是讲究各种风水布局。不但新建皇宫的选址有风水大师刘伯温做参谋,就连自己陵墓选址和建造,也是亲力亲为,和刘伯温几次三番的实地堪舆。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与刘伯温商议后,便命人把近郊的牛首山凿孔穿锁,将牛首山改造成拱卫环抱南京城的风水格局。

经过再三堪舆之后,朱元璋才确定在南京城外紫金山南麓的独龙埠玩珠峰修建自己和马皇后的陵墓。

虽然确定了陵墓的大概位置,但是墓穴究竟该安放在哪里,又成了下一个问题。

经过好几次堪舆之后,明太祖在寻找墓穴未果的情况下,随意坐在一个坟墓旁休息。

明太祖刚刚坐定,随行的刘伯温就看到一股紫气从朱元璋身旁升腾而起,没入到明太祖的体内。

刘伯温见状,心中大喜,马上告诉朱元璋,他所坐的地方,就是真龙穴所在。只要将那墓中之人移开,就可以将此处作为墓穴正室。

听到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放声大笑,当即下令随行军队开始掘墓。当墓葬被挖开之后,众人就发现墓里有两个瓮,上下相合,瓮盖上写着两行字。

“后世朱人来掘墓,请以礼迁吾之坟。”

众人将瓮打开,里面竟然坐着一位老僧。不知道经历了多久岁月,尸身仍未腐烂。这一点,足以证明此处确属龙穴无疑。

朱元璋随即下令,设坛祭拜老僧。并将老僧金身迁葬到五里之外的山头上。自此,朱元璋就将该地定为自己陵墓正穴。

而现实中的明孝陵,确实位于钟山玩珠峰中峰之下,既有靠山,又有水口。两边地势左右形成拱卫环抱、呈朝揖之势。

明孝陵之龙穴庇佑明朝二百多年,可谓功不可没。姜楚看完明孝陵,转而看向了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钟山之内。钟山是紫金山三座主峰之一,被认为是龙脉的龙头所在,其尾拖至镇江而入海。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说法。

从表面上看,乃是整个紫金山的精华聚集之地,也是气脉最旺的风水宝地。但是,姜楚心中有一个疑问。

以一统天下刘伯温的惊世之能,为何没有选择此处作为明孝陵的穴眼,而是选择了独龙埠玩珠峰呢?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

想到这里,姜楚自言自语道:“民国时期,文风盛行,风水术士屡遭排挤,难道,这中山陵的选址和修建,没有风水大师坐阵?”

姜楚遥望四下无人,纵身飞起,俯瞰整个中山陵的整体格局。这一看之下,令姜楚暗自摇头,感叹造化弄人。这中山陵的设计和建造,果然不符合风水格局。

中山陵背靠方山。而古人对此山的描述是“方山如屏”。也就是说这个方山很薄,像个屏风一样,并不雄壮,也没有大气势。

紫金山是西边来龙,龙脉在西边的紫金山南麓,梅花山的北坡上落脉结穴。这龙脉之龙气已经被明孝陵占得,成为紫金山的第一龙脉宝穴。

至于中山陵的砂和水口,也是不得要领。山欲凝,水欲澄。砂来环抱水回绕,后辈富贵丰财盈。这才是风水佳地。

山止水流,掳王囚侯。山顿水曲,子孙千亿。山走水直,从人寄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墓穴周为山凝、山来、山形顿回,静水澄清,流水曲绕,方能藏风聚气,而且能留住墓穴生气,万代子孙兴旺发达。

除此之外,地字篇有云:“东山起焰,西山起云,宝穴吉而温,富贵绵延。”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墓穴的青龙和白虎两山,一个要与太阳接触,一个要与云彩接触。这也就是说“青龙白虎”要高大巍峨,才能蕴养墓穴。只有温暖的墓穴才能庇佑子孙富贵绵延。

除了龙脉要连绵起伏,砂要龙虎拱卫,水要环抱之外,还需要阴阳互补。阴阳两气相交而结成的穴,才是宝穴。

中山陵,左右砂不拱,水流直去而不抱。乃是砂飞水走的格局。

除了这些,中山陵的朝与案也不合宜。

正所谓远为朝、近为案。朝山又分为正朝、横朝、斜朝、孤朝、特朝、朝山重叠、拱朝等等。

宝穴的案山,则以灵动、方圆独秀、或者重叠朝拱最好。以斜案、孤案、反背弓为凶。

中山陵近无案山远无朝。山无方圆重叠,亦无朝拱之势。因此,朝案方面不为凶,也不为吉。

状态提示:第433章2大陵墓的风水格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