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冬天了,一个话题蹦跶出来了。
那就是冬令进补,或者说就两个字进补,或者就一个字补。
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能说补的国家,因为西方国家只讲究生病了看医生或者吃点好的【牛羊肉猪肉】,喝点葡萄酒啤酒,甜点奶酪巧克力等等等等。
要说到补,那真的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似乎每一个人都能说上几句。
首先,我不是医生,不是中医,不是西医,也不是营养师,营养学医生医师。今天的话题不针对任何人,任何方面,仅仅是谈一点我的个人想法。想听的,您就听听。不想听的,您只当是我在扯闲篇,侃大山,实在不想听,不想看的,您就换台,换个解解闷,都可以。
是不是常常听到冬令进补这个词语,那冬季吃什么补呢?
有人说是羊肉。羊肉冬吃,是冬季上品。
见百度词条:
羊肉,性温。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时称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
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实,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要说膻味,估计就是山羊肉。绵羊肉要好一点的。其实现在的羊肉绝大部分都是肉羊,就是专门饲养给人食用的肉羊,所以膻味轻了很多。其他城市怎么样,是否膻味真的很浓我不清楚。反正我呆的城市,说是羊肉,别说是膻味了,就是羊肉都失去了肉味道,除非要用食言调味,或者辣椒辣酱来刺激,就一个字辣。
有人说是狗肉,冬季吃狗肉那最好。
见百度词条:
狗肉(d),又叫“香肉”、“地羊”、“白狗”,有至尊肾宝美誉,口感细嫩,肉质密,饱满。在粤语地区也叫“三六香肉”。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
狗在所有的家养动物中历史最早,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狼驯化为狗,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
要论吃狗肉,那就不得不提这方面局对的行家,吃货,汉高祖刘邦了。
刘邦,我一直以为是山东人。后来很多人告诉我沛县,属于徐州。刘邦就是沛县人。那个吃货刘邦还发明了一道名菜,叫龟汁狗肉。那狗肉多半来自那个《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个故事里的樊哙。
樊哙是屠户,卖猪肉的。
也有可能是刘邦偷鸡摸狗摸来的。
按说狗肉一般在秋季末,冬季吃最好,可是我曾经认识的一个人,他就是沛县的。他说沛县是一年四季都吃狗肉,连夏季都吃。你要知道狗肉的热性很大,夏季吃等于玩火。
当然人各有志,别人的喜好,你阻止不了。
就好像大冬天女生光着腿挑战自己的极限,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照样有人吃冰激凌等等。
去年的冬天,日本就有一个女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结果腿严重冻伤了。
还是说回正题吧。
中国又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本来挺好的说法,结果往往说着说着,就没有正形了,然后严重跑题,往其他方面带了。
你看,说吃脑子,当然多数是猪脑。不过我仅仅是听说过这个,是否真有人吃猪脑就不知道了。又有人说吃猪脑,不就跟猪一样笨了?可是我们也吃了不老少猪肉,也没有都变成猪一样笨嘛。
这个吃啥补啥,实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赤豆,就可以补心补血,跟血的关系很密切。黑豆,就可以补肾。绿豆,就可以补肝。大豆健脾胃。
当然,以前有没有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师,都被吹上了天。说绿豆包治百病,抗癌防癌,强身健体等等。结果多少人上当,花了冤枉钱?
吃猴脑,我倒是听说过的,而且是活的猴子,非常残忍地被赶到桌子当中,就露出脑袋。还是活的状态,把头骨给敲开,用热油.......不想说了,太残忍。
现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这样野蛮,残忍的方式了。
同样残忍的是四川一道菜,叫三叫。就是吃刚出生的小老鼠。即便是老鼠,也的确太那个了。
还有应该都学过鱼和熊掌的典故吧,就是孟子的舍生取义来源。
我不知道熊掌是否真的那么美味。
现在是国家同样明令禁止使用熊掌了。
但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前,很多地方有人吃熊掌。我们曾经去武夷山旅游。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到了一个地方,是推销茶叶,还是什么的地方,反正就看到一头熊,黑熊吧,还是棕熊,忘了。一只右手掌,还是左手掌没了。据说是被某个省级干部给吃了。还有熊胆汁能入药,治疗白内障有疗效。但是因为这个那头熊的胆囊部位被开了一个洞,给插了管子,就让胆汁一直往外面流出来。
那头熊太可怜了,连站起来都不可能,只能躺在地上。
其实说了半天,今天真正的主题,不是进补。
补其实是一个被带偏了的概念。
就好像药补不如食补这个说法吧。
首先,任何药物,哪怕是滋补品,人参,灵芝不是用来补的。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