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阵哈哈的笑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根本看不出始皇帝嬴政,那平时果断的样子,倒是非常的和蔼、慈祥,竟与妻儿称起“我们”,完全没有顾及皇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姜夫人也笑了,再没有父子俩“不像”的说法。
公子长生却眨了眨眼,又问始皇帝嬴政道:“父皇不是一直要孩儿习读诸子百家、练好秦王剑么,有什么不一样了呢?”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却互不相容,都想借助朕的力量罢黜百家,一家独大。”
嬴政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所有人都不敢出声,但每个人似乎都竖起了耳朵,急切地想知道皇上到底要倾向于哪一家。嬴政反倒是不往下说了,只是淡淡地对公子长生说:“现在天下太平,自当不拘一格,研习更为切合实际、更为有效的学问、原理。”
“父皇,诸子百家的书简、典籍孩儿都已熟记于心,您要孩儿再学什么,今后孩儿就学什么。”
听此一说,嬴政反而压低声音,给长生使了一个眼色,长生明白,这是父皇想要所说之事,不让远处候着的一干臣工们听到。头也伸到近前,嬴政这才轻声说道:“记着,决不能罢黜百家。”
嬴政说着,又看了一眼在旁忙着切削水果的姜氏,“你母亲说得对:百花齐放,才是春天!朕喜欢春天。”
长生看着父皇这么神秘地告诫自己,自当是不能让外界听见。外界既然不知道,那诸子百家,必然就更会强调自家的学说,主张自己的思想是最有效用的。那些想罢黜百家的企图,也就不会轻易得逞。博士台的诸子们也才会觉得平等,才不会死气沉沉。
他以为自己想清楚了,便拱手轻声回答父皇道:“孩儿谨遵父皇教导。”
赵高等一干人,看着嬴政和小皇子一起,坐在姜夫人的旁边,姜夫人今儿有些容光焕发,精神很好,那种笑容,那幅美貌,只要是个男人都会动容。
赵高是个大太监出身,他当然不动容。但他不会沉迷酒色,却也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好处。他总能保持很好的清醒,总能在皇上迷惘的时候,提起应该记起的事情。所以呀,嬴政特别地欣赏赵高,不断地给他加封更高的官职。
所以,赵高的权利非常大,而且是越来越大的实权,有时,人们会认为他能代表皇上。
不过,赵高确实如嬴政看到的,他真的是从骨子里忠诚于嬴政。他处处为嬴政着想,甚至越来越多地被嬴政要求发表意见,实际参与了很多朝政大事。
赵高看着嬴政和小皇子以及姜夫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自然而然地以为皇上在与家人说着悄悄体己话。心里也非常高兴,不再像刚才,听到皇上说自己也终有一死。这么不吉利的话,让赵高等一干人,吓得当场就跪俯于地,泣不成声!
嬴政见远处的臣工们,都似乎相信,眼下,他们的皇上只是在拉家常。然后才又对长生轻声说:“你要尽快到博士台履职,这样你就有了立足点。长生,你知道吗,为什么四大宗师,以及历代的大宗师,都能突出于诸子百家而存在?”
长生想了想,有些想不起来所以然,只迟疑地问道:“是因为他们的本事更大一些吗?”
“非也,”嬴政想讲一些传承性的训示,完成作为帝王的使命。但他没有,他以为自己在此时此刻,应该还是一位父亲。他只是浅显地说道:“是因为他们都有三千弟子,会用人!也才有人愿意追随他们。”
长生此刻,在心理上,还是把皇上当作良师益父,他还没出道入世,回答嬴政的话,也不用称臣,也不用称遵旨。嬴政当然也特别珍惜此刻的氛围,他知道,此刻之后,长生就将出道领事博士台。
“孩儿记下了。”长生还是那般情绪回答着,不过转眼,却又问道:“父皇,孩儿记得史上有记载,老子、孔子、鬼谷子都有弟子三千,所以他们的思想才能流传盛广,而能成就一番事业?”
“也可以这么说,”嬴政听着,心里又满是喜悦,他想正式把大尊者之位传承给长生,本应好好训示一番,可话临到嘴边,他还是爱怜地不想让长生太大压力,只是换了个口吻,却没想到,效果竟然更好一些。
长生这孩子的知识结构很合理,他理解问题很直接,简捷却透彻。
面对这样的孩子,朕还用多说吗?
嬴政从腰带里取出一个腰牌,递给了长生。
长生看着父皇的神情,忽然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恭恭敬敬地接过,仔细看了看那块沉重的、已传世五百多年的黑檀木腰牌,便也意识到了,此刻之后,再不能简单地对父皇称孩儿了。
长生要改口了。
果然,他很正式地对嬴政跪拜道:“儿臣遵旨,定将不负父皇所望。”
“哈哈,朕的长生就是聪慧,不像其他……”嬴政只说一半便又打住了。
嬴政故意看了看四下,拉起长生,还伸出手指做了个示意,让长生小点声,这样就可以使他更近前些:“你那些皇兄,要么死抱着孔孟之道不放,整天仁义道德、克己复礼,太过于迂腐,朕担心那样将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看到父皇由刚才和蔼的面容转为严肃,又听到父皇有些愤懑地语气,长生知道父皇所指的定是太子扶苏哥哥,因为夏老夫子在授课时,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把朝中情况、宫中情况、博士台情况、天下情况,都一一讲解,要长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