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是君侯看到这鏊子,邀思当年冠勇,如今又身不能至,涂添余恨李君羡自言自语道。
麾下明鉴,确是如此。
这时鲍伯才想起递上拜帖,家童观后,忙禀了一礼,正欲回府请示,不想被脚下鏊子绊了一跤,又想起差事还未完成,左右为难之际,李君羡探手拉起他,盈盈笑道:若是这鏊子暂无用处,能否先转借于我,他日君侯念起,我再归还如何?
这
家童闻言面带难色,犹豫片刻,回道:毕竟是家主之物,我等奴仆不敢擅作主张,麾下若是心仪,容我且先回府禀明小郎君,待其出来迎客时,麾下再行言说。
如此甚好、甚好!
趁着家童匆匆回府,三人合力将笨重的鏊子移到偏门的大槐树后,鲍伯不禁好奇:如此笨重之物,五郎借来作何用处?
轻声笑了笑,李君羡指节敲在厚实的鏊子上,发出一声闷响:既是鏊子,自当作鏊子之用了。
ps:由于秦琼敬德二人在我们每家每户门前守卫了千年,就想着了解二人的同时,也探究下他们的子孙如何,敬德倒是好说,有明确史料记载,秦琼就不一样了,儿子的史料极其模糊。
长子娶了尉迟敬德孙女,因史料欠缺,只能知晓其名大概为秦某道,官拜右卫左郎将;仲子秦怀道受荫泽继承了秦琼的勋爵历城县公;还有一位名为秦善道,其曾孙墓志言祖善道,公侯之子,箕裘不坠,拜左金吾卫将军、上柱国、食邑千户。
鉴于其子无人继承秦琼的翼国公,死后被李二改封为胡国公,有人推测,秦琼的儿子可能都是庶出,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记载秦琼的子孙。至于其胡国公的勋爵有无继承,便要等其长子墓志出土,方能推断。
而有明确墓志验证的秦怀道,经过推演,猜测秦琼病故时,秦怀道应该年仅14岁,那么其季子秦善道年龄应该更小,秦善道的发迹,应该是在李治、武则天时期。
为了不牵扯过多,此后文中其他两位一笔带过,只展现秦怀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