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九二七年中原依然是一片乱局,你方唱罢我登场。福建战斗结束后,进攻江浙的兵力骤然增加了。
自一九二六年八月,唐生智率领的北伐南路军由福建进入浙江后,先后拿下丽水、金华、杭州,然后,在八月底攻进上海。为抵挡孙传芳的反扑,九月份进抵苏州摆开阵线做好迎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南方北伐军的北路军在蒋总司令的英明率领下,趁孙传芳抽调兵力攻击上海兵力虚弱之机,夜行晓宿突然挥师北进,趁敌军空虚一战而下安庆,至九月十八日进至青阳、铜陵之之地。北伐军沿长江南岸东进,相继攻克芜湖、当涂后,十二月二十日开始总攻南京,经两天激战,扫清江宁镇、秣陵关、龙都等外围据点。二十三日,北伐军进逼中山门、光华门;独立第二师进攻通济门、武定门;第六军进抵雨花台,该军第十九师由中华门冲入城内。当晚江右军各部分路进城,占领南京。
一九二七年,广州民党迁至上海,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中央党部进驻上海。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上海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要求第三国际撤回鲍罗廷。十日,民党在上海召开中央执委全体大会。会后以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宋子文、徐谦为民政府常务委员。
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汪精卫从欧洲经莫斯科回到南之京,与蒋杰士会面,汪承诺阻止上海反蒋,而蒋则支持汪主持党务。二日,民党监察委员吴敬恒、李宗仁、黄绍竑、陈果夫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清党。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在南之京的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胡汉民、蒋杰士、柏文蔚等及部分监察委员宣布在南之京组国民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至此,宁沪正式分裂。
在“四一二政变”和宁沪分裂”之后,上海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唐生智等势力,与南之京民政府的蒋杰士、新桂系势力在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展开较量,以便争夺“正统”地位。
“四一二政变”之后,新桂系的势力扩大。蒋杰士准备联络何应钦,解散新桂系下属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打击新桂系。但何应钦不合作,蒋杰士打击新桂系的计划未能成功。而宁沪双方都在尽力争取已经宣布投向北伐军阵营的原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冯玉祥拥兵五万多,居中调停宁汉双方的分歧,并策动宁沪双方继续北伐。一九二七年五月,南之京民政府继续北伐,新桂系第七军北上攻入山东境内,驱逐张宗昌、孙传芳等军阀。同时,上海国民政府亦派兵北伐,攻入山东境内。
一九二七年七月,上海方面派出唐生智、程潜、张发奎等部队,东进进攻宁方。新桂系迅速以与上海方面作战为借口,调动部队回到南之京附近,并联络驻军浙江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形成对南之京的包围。随后,李宗仁与程潜部达成协议,相互不攻击,借此向蒋杰士施压。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上海实施清党,宁沪双方的根本政治分歧消失,为宁沪合流打下了基础,但沪方仍然坚持要蒋杰士下野 。
同年八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张宗昌、孙传芳南下进攻南之京。八月六日,蒋杰士亲自指挥的徐州战役遭到失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王天培部损失很重,丢失苏北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徐州。宁方腹背受敌,形势危急。蒋介石原定以徐州作战的胜利来对汉方施压,但这一计划失败。此战导致王天培因战败而被枪决。
一九二七年八月八日,新桂系首领李宗仁通电上海方面,要求“整个善后”,要求蒋杰士下野。蒋杰士从徐州回到南之京,命令新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部署部队与广州方面作战。但遭到白崇禧的公开抗命。蒋杰士不得已通电下野。
因蒋杰士主动下野,上海方面暂时失去“讨伐”的目标。新桂系遂与何应钦部署部队,先迎战北方军阀。
八月底,经过孙军和宁方军队的反复争夺,新桂系和何应钦的第一军在龙潭发动全面反攻,击破南犯的孙传芳主力六万余人。孙传芳只带十余个卫兵北渡长江撤退,南之京局势得以稳定。此后,孙传芳逐渐淡出政坛。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一日,在新桂系的主导下,宁沪双方及多位民党元老在上海开会,商谈双方联合。新桂系连同民党内部的“西山会议派”,排斥了沪方的汪精卫,成立了一个由新桂系主导的“中华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之后“宁沪合流”,汪精卫被迫下野。汪精卫虽然下野,同时仍然联络唐生智、程潜等势力,反对新桂系,上海方面的军队几乎尽控制于唐生智之手。加之蒋杰士、汪精卫先后下野。宁沪双方的矛盾,已经由宁方蒋杰士,沪方汪精卫之间的政治分歧演变成了控制宁方实权的新桂系与控制沪方实权的唐生智之间的政治分歧。
同年十月十八日,投向南之京方面的程潜部民哥命军第六军首先向第三十六军刘兴部发起进攻,宁沪战争正式爆发。由于国民哥命军朱培德部已经投向宁方,唐生智为防止被宁方军队拦腰截断,主动撤退。李宗仁亲自到达前线指挥作战,并宣布唐生智之“十大罪状”。 唐生智主动通电下野,以观望形势,但同时仍控制其部队继续对抗南之京方面。此时下野的蒋杰士又与唐生智联合,以打击势力越来越强的新桂系。
因为南之京和上海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得民党内部各派争斗不息,此起彼伏,一九二七年的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