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
大概写的匆忙或军队有什么规定不能细说啥的,这封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才送到这小屯子里来的信,不过简单的报了平安。
就是如此,也值得人高兴了。
山官和大荣走了以后,狗剩就自己养成了看官文的习惯,知道前年年末嘉兴城抽调了一批士兵往蒙国边界与敌军对峙,陈哥来运兔子的时候给带了口信,山官他们三个都被抽去了。
“……东阳那臭小子回来说的时候,还跩的什么似的,说能干的才能去呢,也不想想,那是什么好事……惹得他小爹和弟弟在家抹了多少眼泪……”
好在两国一直没有开战,只时不时有些小冲突,但也会有几个命实在不好的出现在阵亡名单里,每次官文上有这个的时候,一家子三个都会盯着来来回回看好几遍,确定没有青浦镇柳树屯绍山官这个名字才能稍稍松口气!
“估计你们大哥快回来了。”狗剩把信给两个小的看,沉吟道。
花伢和小九两人就笑开了。
“出去别乱说,这话放心里就成了啊。”狗剩交代道。
毕竟是自己猜测呢,叫屯子传的乱七八糟指不定惹出什么事来!
晚上,狗剩把几条鱼都收拾了,叫花伢去买了几块豆腐,煮了一大锅豆腐鱼,连狗剩在内九个孩子都吃的肚子圆滚滚的。
方县令和这一任的县令都还算有几分手段,青蒲镇早就从那贪官的打击中缓了过来,柳树屯这地方的人家都能吃饱穿暖,家里没啥子意外的话,一年还能存几个银钱,比狗剩小时候日子好了许多,走乡串户的货郎就渐渐愿意来了,这卖豆腐的就是其中一个,每天差不多固定点儿来屯子里转一圈,狗剩这一家算是他的常客。
等最后一个人也满足的放了筷子,狗剩把事先盛好的一大碗鱼肉豆腐帮柱头包好,叫带回去给李大花和刘打铁吃。
原先李大花可不会这么客气,没叫都能自己来,更不说狗剩还喊了,只正经后辈山官不在,花伢又一日大一日,开始明事理,李大花就收敛了许多。
柱头应了,打了个小嗝,喊了弟弟妹妹回去。
狗剩料得并没错,既然一直没打仗,那必是有人不愿意,拖了两年不过双方互相震慑,看谁最后能得点儿好处罢了,只是从两国洽谈,到各营回原驻扎地,一直到了入冬才陆陆续续传来消息。
“娘,今儿太阳好,我扶您出去晒晒太阳,透口气。”
天越冷,李大花身子骨就越不中用。
狗剩只要得了空都在这边呆着,帮忙照顾自己老娘。
“你爹去地里了?”李大花靠在狗剩身上,有气无力的问道。
“嗯,跟柱头一起去了,大草小草和鸡蛋在干(四声)菜苗,两个小弟弟去上学了。”狗剩干脆把家里人都说了一遍,省的李大花一个个问。
“扶我去菜园子旁边看一下。”
狗剩叫大草小草两个把躺椅搬过去,让李大花躺着晒太阳,狗剩把□的菜秧拿过来摘了,准备等一下煮一碗面片给李大花填填肚子。
李大花早上起不来,到现在还没弄到早饭吃。
“捡小的挑,隔半步留一根……把土按实了,不然又得死好些……”李大花要坐在菜园子边,目的大概就是这个了。
“娘,您歇歇吧,我去给您煮碗面片汤,喝两口暖暖胃。”狗剩劝道。
李大花要是真能听劝,哪里就会到了下不了床的地步。
鸡蛋进去帮忙烧火,不过三五分钟,就做好了。
李大花靠在躺椅上,大口大口的吃。
“您慢些吃,锅里还有,等一下中午我再给您弄点儿吃的,每顿少吃些,一天吃个三四顿……”
“还吃三四顿,你当有座金山给你老娘吃呢!”李大花满嘴的食物,含含糊糊的嘀咕道。
鸡蛋脑子不清楚,闻着香味,不像大草小草还能忍着,口水止都止不住。
狗剩烧吃的向来大方,炒了几片腊肉和青菜做浇头,精精的细白面削出来的薄面片,放点儿小葱,打了个荷包蛋在面汤里,就是整天喊嘴里发苦的李大花也没得挑。
狗剩看李大花一碗也差不多了,干脆把剩下的点儿面汤盛出来给鸡蛋喝了解馋。
“就知道吃!”李大花敲了敲碗沿呵斥道。
鸡蛋吃相不大好,时常流的满下巴都是,一天吃三顿恨不得要换三件上衣,狗剩知道他是不灵活没法子,李大花却就是忍不住要骂。
李大花吃了碗面片,总算觉得身上好受了些,絮絮叨叨的跟狗剩说话儿。
“要不趁这两天天气好把姥姥姥爷接过来住两天?”狗剩听李大花说到后面,三句不离娘家,干脆问道。
李大花愣了愣,“就这么两间屋子,还好叫你姥姥姥爷都来……”
“叫柱头和弟弟妹妹都去我哪儿先住着,姥姥姥爷年纪也大了,以后还不晓得能不能出门哩!”狗剩这样说,事儿就定了下来。
狗剩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套了驴车跟刘打铁去接人。
李大花娘家今年分了家,老房子叫狗剩大舅和二舅两家分了住,小舅舅另选了地方,两老出钱给盖了一间正屋,家里连锅碗瓢盆等各色小物件都分了三份,三个舅妈没一个不厉害的,就最后大舅赡养两老,多分了半亩地。
“姥姥!”
还没到,柱头就从车上跳了起来,高声叫了起来。
去年青蒲镇上有个年轻人看中了狗剩那门兔子生意,跟狗剩谈了,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