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第九章 公孙瓒和刘备

第九章

胡才自然不会放弃冀州,冀州是白波军为了的粮草供应基地,所以必须在明年三月之前拿下冀州,时间太紧了,白波军必须早做准备。而且一旦展开攻击,就要同时对付袁绍和公函瓒两个人。

按照胡才的估算,公孙瓒有三万兵力。袁绍拿下冀州后,至少也有三万兵力,如果刘岱、王匡、曹cao和张扬等州郡大军陆续北上,那么他就要和九万到十万的大军对决。而白波军呢?我们目前在冀州方向能调用的只有张辽、江政两支大军,也就是一万人。北方的骁骑军的铁骑最多只能调用一半,边郡不能没有铁骑驻防,这样也只有一万五千人。双方的兵力有八到十倍的差距,如果再调到黑鹰铁骑和近卫军的话,也不过两万五千人,有四到五倍的差距,实在没办法硬打,只有寻找合适时机。

而现在的天下大势已经改变,去年对董卓来说,i子最难熬,但他硬撑了过来。从去年十月开始,董卓开始南下烧杀掳掠,一直到今年chun天,他肥了,关中也得到了喘息。虽然关中六月的时候遭到了地震灾祸,但倒霉的是百姓,董卓不会拿一粒粮食出来赈济灾民的,他只会把灾民赶出关中,把包袱丢给别人。董卓有了钱粮,就会派北军不停地攻打雒阳。

而雒阳就像董卓手中的一块肉,白波军和袁绍、袁术,还有各地州郡大吏对这块肉垂涎三尺,都要来抢。结果关东的人自相残杀,实力损耗,而董卓却越来越强大。最后关东诸侯被这快肉所牵累,成了董卓的口中美食。

现在董卓因为稳定了长安,在胡才离开弘农后,董卓就出兵潼关,董卓这次出兵潼关充分暴露了他的这种意图,他今天出兵打一次,明年chun上再出兵打一次,雒阳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出兵,这样袁绍、袁术、其他人立即就会看出董卓的意图。袁绍如果不抢这块肉了,白波军就没有机会打冀州,冀州也会越来越难打。如果白波军无法打冀州,只好和董卓干耗,以并州河东地方贫瘠,将来会被董卓活活拖垮。

所以,白波军要立即改变策略。因为白波军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了,胡才虽然有历史的先天xing,但他并不知道袁绍什么时候会和公孙瓒翻脸?到底会不会翻脸?也不知道黑山和青州的黄巾军会不会因为公孙瓒的南下而遭受重创?如果黄巾军遭到了重创,冀州、兖州、青州的形势立即就会产生新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会不会对白波军更加不利?这些都不知道,所以胡才不得不采取相应的计划。

毕竟如果明年三月董卓再攻雒阳,这样董卓的意图就暴露无疑了。袁绍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和其他各种因素,可能会改变策略,暂时放弃攻占雒阳,转而和公孙瓒联手稳居冀州,以逼迫白波军在关东、关西之地和董卓对垒,并趁机断绝白波军和各地州郡的联系,大幅削弱白波军的实力。

这是胡才绝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袁绍在冀州站稳脚跟,白波军只有并州和河东,河套,怎么是袁绍的对手?

所以胡才也想马上出兵,抢在明年chun天拿下冀州,但兵力不够怎么解决?粮草不足怎么解决?

邹氏提供的一百万粮草,胡才也不想全部花在这一次出兵冀州上,而因为受到粮草制约,最早要到十一月才能展开攻击。这个时候,冬天已经到了,黄巾军会退兵,袁绍和公孙瓒可以集中兵力和白波军对决。其次,冀州打起来了,我们就要防备董卓打河东,打雒阳。

弘农的兵马够不够?要不要增援?这才是胡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万玄武军能不能抵挡?

如果白波军同时在两个战场上作战,其难度之大,危险之大,可想而知。第三,冬天打仗,所需要调用更多的民夫,消耗更多的粮草。如果把河套屯田区的五万大军调到冀州战场,把李蒙的一万铁骑也全部调到冀州战场,冀州就有八万四千大军,也就是,我们至少需要征调五十万民夫。再加上吴川在弘农一万大军和十几万民夫,这样的仗白波军根本打不起。

总的来说是因为白波军无法和袁绍、公孙瓒、刘岱这些人相比,他们背后都有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豫州等州郡支持,他们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虽然这两年各地州郡遭到了黄巾军的攻击,但冀州东、北部的郡县、兖州西部的郡县,徐州、豫州南部的郡县都没有遭到黄巾军的洗劫。尤其是扬州,完好无损。如果他们决心要击败白波军,上下齐心,白波军是不是能得到冀州?这是个大问题,胡才不得不考虑,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白波军怎么办?

胡才不得不考虑这个后果,如果真的这样怎么办?放弃冀州?不可能的,不放弃冀州,没有其他地方的粮草支持,白波军不能自给自足,怎么办?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董卓,利用董卓来获得其他州郡的粮草支持,所以只要把董卓的北军挡在弘农城以北,河东和雒阳暂时就没有危险。而各地州郡则会明显感觉到董卓对他们的巨大威胁。他们为了自身的安全,会继续卖粮食给白波军,支持白波军的大军和董卓持续作战。同时,袁绍为了削弱白波军的实力,也会想尽办法把白波军尽早拉到冀州战场,让白波军陷入两面作战的险境。这样一来,白波军既有了粮食,也有了进入冀州的机会。

到时候白波军是联合袁绍打公孙瓒,所以无需更多兵力,也无需担心大军粮草不济。至于何时赶走


状态提示:第九章 公孙瓒和刘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