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
关羽曾经是龙骑军的主将,明白战马养膘的重要性,而训练一名精兵,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个骨瘦如柴,怎么可能在阵前杀敌?伙食上去了,一个个身体强壮,再加上经过正规的训练,壮而不肥,阵前交手的时候自己就占据优势。《
就此一点刘澜帐下的士兵就要比冀州军更有优势,因为同时招募新兵,袁绍只能从身体素质好的百姓中挑选,而刘澜选择面就大了,就算是身体条件一般,也可以入选。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只是偶尔才会存在,像如今刘澜部队招募新卒,不再像从前那样疯狂,而是出现缺额,和裁汰一些年纪较大的士兵,包括伍长、什长、佰长,换上新鲜血液,而他们退下来,除了直接会给予田地回家务农之外,还可以选择到兵械厂甚至是各县府衙之中为吏。
看起来选择性很大,可这一点刘澜其实还不是很满意,因为士兵选择最多的还是回家务农,对他们以后没有一个彻底的保障,如果有可能,他希望有一个类似民政的部门,这一块其实县长的职责有点像,但并不规范,所以刘澜想着可以向商曹工曹再新成立一个部门。
而有了这一项,那么义仓的模式就能够大力推行下去,刘澜对义仓的想法,可不仅仅是其只是起到一个为了百姓躲避灾年饥荒的存在,而是一种类似后世完善的养老制度,将全民都纳入进来,只是他一直没有施行的原因,还在与现在并没有实施的条件,且不说现在控制最大的土地徐州面临随时被侵入的可能,就算是义仓的功能也只是在辽东算得上是得到了彻底的推广,而徐州广陵到现在还没能施行,虽然这事由陈矫负责,但要彻底施行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会有效果了。
所以要在他试想的养老保障,其实还是要在于义仓的推广,只有义仓深入人心了,养老制度才更容易推行,最少你要先取得百姓的信任,不然的话到时候无人问津,那得多尴尬。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可以安全施行的地方,其实就只有辽东和丹阳郡,辽东有义仓的基础,而且他又控制了多年,推行任何法令,都不会受到什么阻力,反之丹阳郡,则需要先行推广义仓,会不会有阻力暂且还不知晓,但麻烦肯定不会比广陵大。
所以刘澜一直在找一个机会,先在辽东推行,这一回阎柔返回辽东也算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可以让他在辽东把这件事负责起来,如果效果不错,那么就把他拿来在丹阳推广,对于阎柔,刘澜可是一直想着将他调来身边,这人的才干,可一点也不会比陈群弱多少。
尤其是江南,将是他日后重点开发区域,而阎柔,有着别人没有的经历,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建设并发展了矿山,并在达到辽东之后让辽东这在大汉朝百姓眼中的不毛之地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他在黄县的发展,可以说对于一县一郡乃至于一州的建设,他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成功经历。
当然这样的经历并不一定会让他在丹阳成功,毕竟南北差异还是蛮大的,在辽东的政令行得通,未必会在丹阳同样适合,不过只要注意这样的差异,也就不算什么事情了,而阎柔,恰恰有着在辽东和黄县不同区域成功的经验,所以这些担忧完全是多余。
很多事情,都在日程之中,不管是民生还是军队,好在刘澜现在能够帮得到他的人手越来越多,不然的话他就算有三头六臂,能做到的改变,微乎其微。
而对于部队的改革,刘澜其实也就只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后世的那些经验用到这里完全没有用,一些必要的改革,只能由关羽他们来负责,会更合理一些,当然刘澜也不会为了改革而改革,只有合理,才会同意并执行。
军队和兵械厂不一样。
其实在军队进行改革,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阻力反而更大。
因为部队是在最鼎盛时期,不仅是关羽们相信如今他们麾下的部队是当今天下最强的部队,连对手们也相信。
那么还有什么改革的意义吗?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改革还没有方向,这不就是瞎折腾,瞎胡闹吗?如果部队出了乱子怎么办?
部队当然不能乱,部队也并不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可是不在鼎盛的时候改革,难道等部队渐渐从最高峰滑落甚至到谷底才去改革?
部队的利益牵扯太多,也很广,这就好像刘澜动广陵那些胥吏的利益时,他们都能明里暗里的反对阻扰,部队这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么可能看着利益被瓜分?
阻力很大,可刘澜必须要改变,从上不行,他不可能拿关羽徐晃等人开刀,那么就只能从下来。
退伍制度,由士兵到伍长、再到什长和佰长,除了牺牲负伤,每年还会把年龄偏大的士兵淘汰下去,让部队每年都能够吸收新鲜血液,保持部队的足够活力,而这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的。
这样一来,部队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刘澜的目的也算是起到了,而这也绝不是将死之人的保守治疗,而是主动求变。
未来这样的制度会不断往上升,接下来的几年之中,会逐步会加入百人将、部曲督,军司马甚至是校尉,可以说就军队建设这一块,刘澜军中有着其他部队所无法比拟的资源,那就是足够的军官资源。
所以他又底气这样做,其实其他诸侯也有这样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