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楚820>105、机会

翠节下天来,通明谁侍。地有高斋要名士。相逢恨晚,老矣酒兵诗帅。岁寒同一笑、千年事。

黄鹤羁情,暮云离思。半掬心香火初炽。梅花满树,又是一年冬至。正相思,恰有江南使。

——元·程文海《感皇恩·次韵姚牧庵题岁寒亭》

有了伍子胥、伯嚭和孙武的加入,吴王阖闾肃军理政治国如虎添翼,事业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但内心总感到隐隐不安——公子掩馀和公子烛庸还在外面,随时准备复辟。

公元前512年(楚昭王四年),吴王阖闾要求徐国和钟吾国引渡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二国国君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明目张胆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寻求庇护。

令尹囊瓦见吴国公子来投,非常高兴,本着以吴制吴的想法,不仅派监马尹大心隆重迎接,还命莠(you)尹然、左司马沈尹戌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筑城,妥善安置二位公子。

就算打不赢吴王阖闾,也要恶心下他。

这个做法得到大夫子西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吴王阖闾“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是个惹不起的主,劝诫令尹囊瓦不要将吴国公子安置在边境,以免招惹吴王阖闾(“疆其仇以重怒之”),委人以口舌。

令尹囊瓦不听,一意孤行。

果然,面对楚国的公然挑衅,吴王阖闾勃然大怒,正愁没机会出兵,便以此为借口攻打钟吾,并俘虏了钟吾子。

灭亡了钟吾后,吴王阖闾又将目光瞄向了徐国。

徐国是个古国。

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地(今山东郯城以北),以此建立徐国,后迁至泗县、泗洪。

徐国至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覆盖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朝者三十二国”,为西周时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甚至一度准备与周朝分庭抗礼,结果被楚国熊胜抄了老家,差点亡国。

后又经过楚国的不断蚕食、攻伐,徐国的大片疆域已被楚国所占据,最后不得不低头,选择依附于楚国,成为楚国同东部诸侯联系的纽带。

到如今,徐国建国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历经44代君王,是当时存在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之一。

也是中国历史上所知的国祚最长的国家,没有之一。

一千多年来,夏朝灭亡,徐国没灭;商朝灭亡,徐国没灭;周天子想灭,但没成功,生命力极其顽强。

这次轮到吴国,吴国想灭徐国,徐国国君章禹表示吴国自不量力,结果被吴王阖庐放泗水淹之,千年古国毁于一旦,楚国救之不及,徐国亡。

千年古国一朝被灭,淮河下游尽在吴国掌控之中,吴王阖闾不禁骄傲起来,得意洋洋对伍子胥笑道:“您和孙武二人,一个会治国,一个会治军,但凡用兵,还是寡人战无不克,攻无不克,过段时间咱们进攻楚国,您看如何?”

放到以前,伍子胥求之不得,但在吴国生活了十余年,逐渐对吴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看到刚有起色的吴国遭受战争的摧残,一时犹豫不决。

一旁的孙武看出伍子胥的迟疑,便对吴王阖闾谏言道:“民劳,未可,且待之。”

吴王阖闾不悦。

显然,伍子胥要比孙武练达的多,调解道:“话虽如此,但不如这样,我们组织三支部队轮番骚扰楚国,楚国君幼臣忌,无人敢担责任,必然会全军应战。我们‘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循环往复,楚军必然疲于奔命。”

吴王阖闾说道:“这不就是当初晋国三驾疲楚之法吗?”

伍子胥微微笑道:“此一时彼一次,当初晋国只是削弱楚国国力,阻止其北向争霸。而我这个计策关键在于虚实不定:虚为骚扰,实则夺取淮河控制权。当楚国以为我们只是骚扰的时候,我们瞅准时机溯淮河而上,‘以三军继之’,必亡楚国。”

吴王阖闾仔细一琢磨,采纳了。

于是,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之谋,频繁且有的放矢的对楚国进行侵袭。

次年(公元前511年,楚昭王五年),吴军攻楚边邑,并向潜、六(今安徽六安县北)二地进逼。楚沈尹戌帅师救潜地,吴师便归。

接着,吴师又围攻楚的弦地,左司马戍、右司马稽帅师救弦,大军刚到达豫章,吴师又归。

在吴军频繁的侵扰下,楚边境上的一些小邑不堪其扰,纷纷改旗易帜,投靠吴国,充当“楚奸”这一角色。

公元前508年,令尹囊瓦通过桐国消息得知吴国战船出现在豫章(淮河以南),判断吴国将要进攻豫章地区,于是急帅大军前去支援。

当令尹囊瓦以为自己已抢占先机、稳操胜券的时候,殊不知这是吴王阖闾设下的圈套——桐国已经叛楚,情报也是假的。

当楚军大摇大摆出现在豫章的时候,暗中在巢地集结的吴军突然发起攻击,大败楚军,接着又攻克巢,俘虏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几年下来,楚“无岁不有吴师”,穷于应付,疲劳不堪,“于是乎始病”。

楚国国步艰难、兵连祸结,但对令尹囊瓦来说,手头上的工作还是要有序开展的,比如“吃、拿、卡、要”这种机关作风还是要保持下去。

公元前510年(楚昭王三年),蔡国按照惯例向楚国纳贡的同时,蔡昭侯还带着精制的两块玉佩和两件皮衣,献给楚昭王一块玉佩和一件皮衣。

当令尹囊瓦以为另外一


状态提示:105、机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