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叔时没有直接回应楚庄王的责备,从侧面道:“我从齐国回来的时候遇见了一件事情,有个人牵牛抄近路,踩坏了别人庄稼地,田主人追过来,不仅责骂了这个人,还把牛抢来归自己,大王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楚庄王说:“抄近路踩人庄稼确实有错,可是因此就把他的牛夺来,惩罚也太重了点,有点过分。”
申叔时接着说:“是呀,大王以夏徵舒杀君为不义,因此征集军队讨伐夏徵舒以申张正义,可是事后却灭其国家,其他的人就会认为你贪图陈国的富有而讨,不是因为以义讨之。你今天因为贪婪而灭国,明天就是蔡国,后天就是郑国,这就要离心离德了,诸侯离心离德,今后还怎么号令天下?”
楚庄王本就是个圭璋特达之人,觉得申叔时说的非常有道理,这些很有道理的话以前从没有人跟他说过,于是将陈国复国,并将太子午从晋国接回来继任君位,是为陈成公。
对于曾经灭陈的功绩,楚庄王还是比较在意的,就这样将到手的东西拱手还人(“取诸其怀而与之”),心里还是有所不甘,于是从陈国每个乡带回若干人回楚国,凑齐千人后集中住在一地,后来这些人建立了夏州,也就是今天的江夏。
半个世纪后,孔子开坛讲学,与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好勇力的子路说道:“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让它全民皆兵。”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转而跟大家讲了楚庄王“乃复封陈”的故事,故事讲完后,忍不住赞叹“贤哉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自从改《春秋》以来,孔子在书中从来没有称楚君为王的,都是用楚子或者楚人来称呼,说明那时的楚国还是没有得到中原文明的彻底肯定,但是这一次,连孔子都忍不住的点赞,说明楚庄王的做法完全符合孔子关于“兴灭国,继绝世”的社会理想。
但是也不否认孔子有着作为中原人的一贯优越和文化狭隘,明摆着对陈灵公等三人袒护,陈大夫泄治因不堪朝堂yín_luàn而直谏被杀,孔子非但不赞其“仁”,还指责这一行为是白白死了(“可谓捐矣”)。
同时,孔子也丝毫不同情夏徵舒为了洗刷父母的耻辱,而一怒弑君这一行为,从这一点上来说,孔子所遵循的周礼,也显得过于古板而死守教条。归根结底,孔子的好恶,还是以他的文化价值为标准的。
楚庄王复封陈国,让中原诸侯刮目相看,他们没有想到,楚国在学习礼法方面的速度如此之快,楚国再也不是原来那个野蛮、贪婪、落后的南蛮国家了,而是与我们一样严格遵守周礼行事的文明国度,一个在不断发展中也会维护中原秩序的礼仪之国。
国家名望提升了,但对于楚庄王本人来说,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千乘之国”,还失去了自己应得的战利品——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