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楚820>56、大楚庄王

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南北朝?江淹《恨赋》

称霸中原几十年,霸主之位不能在自己手里说没了就没了,公元前596年夏天,不甘失败的晋景公决定如往常一样兵伐郑国,他觉得按照郑国一贯的秉性,只要大军越过黄河,郑国就会一如既往的背楚向晋(“使谋而来”)。

但是现实情况很不乐观,郑襄公因为楚庄王没有灭郑国和邲之战胜利的原因,对其感恩戴德,不仅没有如往常一样百约百叛,反而亲自跑到楚国同楚庄王商量如何对付晋国。

晋景公见郑襄公像换了个人似的,也不再纠缠,在黄河边祭奠了阵亡将士,阅兵后班师回朝。

晋景公这一举动,让楚庄王敏锐的察觉了一个问题——晋国惧楚!自从邲之战后,晋国将士谈楚色变,楚兵狰狞而至的恐怖场景历历在目,侥幸而归的士兵也不愿意同楚作战。

同时,郑国拒晋的举动也让楚庄王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楚庄王的下一步动作就是远征中原,远征中原最顾忌的就是晋国的报复,现在有了郑国这个缓冲,楚庄王可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比如宋、鲁二国。

中原最不服气就是宋国,晋国邲地一败后,宋国自觉是中原仅存的老大,处处同楚作对,同时它也是江淮地区的屏障,所以楚庄王准备拿宋国开涮。

出师必要有名,否则便是不义之师,当初“我,蛮夷也”的口号显然过气,不能体现如今大国的身份,所以只能找个茬,让宋国理亏,然后再做打算。

思来想去,楚庄王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人——申舟,这个人是个比较理想的人:首先,他是王族,楚文王的后代;其次,在孟诸狩猎的时候鞭挞过宋昭公的车夫,被宋人怀恨在心。

如果高贵的申舟被宋人杀死,那么一切事情就好解决了。

当楚庄王盯着申舟迁思回虑的时候,申舟便觉浑身不自在,正欲询问时,楚庄王将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安排申舟出使齐国,并且不向宋国借路。

不借路的意思是不行“过邦假道”之礼,就穿越宋国的国境,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不办理签证就入境,这是非法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很不尊重的,也不符合当时外交惯例的,按照规定,当事人是要被宋国拘留的。

申舟听到楚庄王这般安排,就差点急出眼泪,曾经孟诸狩猎得罪过宋国,楚国同宋国关系又一直不大好,现在不签证就贸然进入宋国境内,不死也要掉几层皮,急忙向楚庄王请辞。

申舟所想正中楚庄王下怀,楚庄王连忙深情的阐述此次出使齐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言语中多次暗示此次任务非他莫属。楚庄王见其还在犹豫不决,又将申舟的儿子申犀拉到身边向申舟保证:楚国如今很强大,连晋国都不敢同楚国对抗,小小宋国又能如何?如果宋国但敢杀了你,我就去打他(“杀汝,我伐之!”)。

申舟放心大胆的上路了。

然后申舟被宋文公杀了。

杀或者不杀,宋文公其实挺犹豫的,毕竟申舟交恶宋国已是二十多年前,自己哥哥宋昭公时代发生的事情了,宋昭公无道,加上生性懦弱,受欺负也是活该。

但是宋大夫华元却有很充分的理由杀他,他认为楚使经过宋国而不借路,分明是把宋国不放在眼里,并且还把宋国当做楚地一样来去自由,这就意味着视宋国为灭亡之国。如果杀了楚使,楚国必然会进攻宋国,大不了也是个灭亡,还不如硬气一点,别让其他国家小瞧了。

宋文公觉得很有道理,便依了华元将非法入境的申舟处决。

焦急等待消息的楚庄王一得到申舟死讯,非常激动,手止不住的发抖,如果攻下宋国,楚国将构建一条完整的秦淮防线,依靠淮河将兵力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原腹地,到那个时候齐、鲁二国也将等同囊中之物,楚国也将比现在更加辽阔富饶,更加繁荣昌盛。

想到这里,楚庄王暗自为自己的宏伟蓝图所感动,但是不能表现的太高兴,因为这是用申舟的命换来的,得意忘形的让人看出来,阴谋就会搞成阳谋,容易两头空。

在申舟出发之时楚国已在备战,只见楚庄王沉下心中喜悦,咬牙切齿,饱含对失去申舟的悲痛申请,奋袂而起,剑指宋国。

楚庄王十九年(公元前595年)八月,楚庄王亲率息县大军,沿淮河东下期思县,北上伐宋。大军势如破竹,九月,已攻打至睢阳城下。

睢阳,军事重镇,素有“江淮屏障”、“河洛咽喉”之称,夏、商两朝古都,现在的宋都。

睢阳城不大,但是相当难打。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因为削藩之举彻底激反了七大诸侯,七大诸侯组成五十万联军,朝着汉都扑来。关键时刻,名将周亚夫以睢阳为“安全门”,与叛军整整死磕了三个月,最后彻底扭转战局,平定七国之乱。

公元756年,爆发安史之乱,整个盛唐被打烂,大批难民逃难到江淮大地,此时如果睢阳丢了,叛军十几万人就会横扫江淮大地,大唐王朝的大后方立刻沦陷,前方苦苦支撑的唐军,瞬间就会被孤立。

华夏民族面临灭顶之灾。

此时的守将张巡,聚起六千孤军,死守睢阳,十万叛军围攻十个月,最后睢阳因兵尽粮绝失陷。就是这十个月,为大唐赢取了宝贵的时间。睢阳沦陷三


状态提示:56、大楚庄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