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四个低贱的泥巴种。

他说得轻描淡写,面上是不加掩饰的愉快笑意。

“你为什么关心我是如何逃脱的?”哈利问:“伏地魔的事情明明发生在你死后许多年。”

“伏地魔,”少年摇摇头,在哈利愈发困惑的眼神下微笑起来,轻声道:“那就是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啊。”

哈利僵住了。

沈念意外的挑了挑眉。

要说至今为止,整个《哈利波特》动画系列中,最令人好奇的角色,当属在第一部中就早早出场,令整个魔法界噤若寒蝉的大反派,伏地魔了。

早在第一部的时候,不少观众就曾猜测过这位命中注定大反派的形象。

有人说,他应该是位阴沉冰冷、相貌可怖的中年男人,又或者是个与邓布利多同龄,只是更为暴戾扭曲的疯子。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传说中的巫师初次亮相时,呈现在所有人眼中的形象,却是一个沉郁俊美的年轻人。

沈念有些意外,但也只是一瞬。

随着有关密室的谜团被彻底揭开,再看汤姆-里德尔的形象,沈念不再感到奇怪,反倒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哈利波特》中的最终反派,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相比心智与自身年龄阅历一致的哈利,汤姆-里德尔所代表的,俨然是另一种极端:他少年老成,学生时期便谋杀同学,并巧妙栽赃给另一个人。即使是在日记本中,以写字这样的形式交流,也能三言两语蛊惑得小姑娘为之心动。

再看看那张截止到哈利波特系列第二部,堪称魔法界颜值top的脸,想想他迷惑人心的能力和手段,当年能够说动那么多巫师心甘情愿为他服务,似乎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了。

只不过,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

面对这样一个段位高得不止一筹的对手,哈利要如何才能战胜他呢?

密室中的日记本,最终以哈利以蛇怪的毒牙毁灭而结束,汤姆-里德尔就此消失,但不难想象的是,关于伏地魔和哈利波特的故事,恐怕才刚刚开始。

故事的最后,当他们脱离险境,整个事件都得到解决之后,面对信赖的校长,哈利最终还是没忍住,提出了那个在他心中潜藏已久的疑问,关于他与里德尔的相似之处,以及分院帽所说的,他能够在斯莱特林获得辉煌的预言。

面对因此而沮丧、乃至有些心灰意冷的哈利,邓布利多却反而笑了起来。

他告诉哈利:“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或特质,你都可以选择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沈念眼前一亮。

她喜欢这句话。

并不是刻意的说教,也没有刻意去拔高电影的立意深度,邓布利多的话就像是一种顺理成章、恰到好处的总结,既不会令人厌烦,也不会显得多余,对整部电影来说,反而有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

和《哈利波特之魔法石》一样,这一部的结尾同样定格在了孩子们走下霍格沃兹特快,各自挥手告别的镜头上。

沈念很喜欢这样的结尾,在她看来,这就像是作为观众的他们,也一同经历、结束了霍格沃兹为期一年的学习,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来年下一个学期,再一次在国王十字车站相会一般。

只是……

电影内的哈利与朋友们,或许还有下一次相会。那么电影之外的他们,是否还有再次见到《哈利波特》这个系列的机会呢?

动画电影就此结束,观众们也相继起身离场。

看电影本应该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只是联想到画影动画的处境,众人怎么都没法真正放松得起来,心头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沉重。

这并没有影响到《哈利波特之密室》的口碑。

或者说,正好相反。

会参加首映礼,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跑去电影院的观众,基本都是偏向画影动画的。对于资深的影评人们来说,正是因为心中抑郁难受,遗憾画影的未来而无可奈何,他们反而越是要给画影一个完美的落幕!

哪怕无法帮到画影,哪怕注定失败,一无所获,至少也要尽他们所能,给画影动画和《哈利波特》系列准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辉煌谢幕。

是以,当天夜晚,《哈利波特之密室》第一轮放映结束不到十分钟,各大论坛、微博上,有关《哈利波特之密室》的观后感,便是一片好评如潮!

作为《动漫在线》的主编,沈念第一时间就写好了新刊的影评。为自家杂志写完影评,她还觉得不够,索性登上微博账号,也发了一个短评安利:

“在《哈利波特》上映之前,我其实一直在为画影动画的宣传营销着急,说得直白点,哪怕是卖个惨也行啊,可画影偏不。我本来还不太能理解,但是在看完这部动画之后,我忽然能够理解牧导的想法了。要什么宣传营销?哈利波特续作这六个字就够了!”

作家王婵同样参加了这一次的首映典礼,她在微博上写道:“无论是画面、技术还是剧情,一如既往的高水平。第二部的故事和场景让霍格沃兹这个魔法绘卷变得更加庞大清晰,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带着新的谜团离开霍格沃兹,回归麻瓜世界,等待下一学年的到来。遗憾的是,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许再也等不来三年级的霍格沃兹特快了。”

如果说,专业人士的影评,是有条有理的从各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四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