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壮还想再劝,却见到胡大夫耷拉着脑袋,背着药箱进到院内,李君很是诧异,早晨胡大夫和孙大夫刚刚把过脉,胡大夫背着药箱又来了,这是脑袋糊涂的走错地方了?
“胡大夫,早跟你说了,该睡睡,该吃吃,你看看你,我还没如何呢,你都快脱了像了!是不是走错地方了?快回去睡会儿吧,睡足了才有精神想办法,你看你,满眼的血丝!”
胡大夫站立院中,没有转身离开,仍旧垂着脑袋,也不吭声,李君一席话像是对风说的一般,这让李君心中警铃大作,胡大夫不对,莫不是被自己折腾的精神出了问题?
李君赶紧走到胡大夫身边,关切的问道
“可是哪里不舒服?”
胡大夫摇了摇头。
“要不然就是遇到啥难解决的事了?”
胡大夫又摇了摇头。
李君眼睛一瞪,没好气的问道
“那你带死不活的给谁看呢?”
胡大夫垂着头,用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想跟你说个事。”
李君没听清,皱着眉,猜了一下,终是明白胡大夫的意思,她转头看向李大山和李大壮说道
“你们先回去,稳住爹娘!”
二人也看出胡大夫有事,也没多问,兄弟俩便离开了。
回到东暖阁,李君上炕做好,转头一看,胡大夫蹲在地上抱着头,看上去极是痛苦!
李君意识到事情可能比较严重,便示意身边这些人都先出去,胖丫不肯,被柳翠和虎妞直接拖走,刘徐氏和陈杨氏也二话没说的离开了。
“好了,就你我二人了,有什么话就说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君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胡大夫始终抱着头蹲在那里,一声不吭。
直到李君的耐性被消磨的差不多了,正准备发飙,胡大夫却动了起来,他先是打开自己的药箱,从里面最深处取出一个布包,然后站起身来,将布包摊开在李君面前,李君一看这东西她熟啊,她几次死里逃生可都是靠它。
“你这是啥意思?想用针结果了我?免得我遭罪?”
“这东西见过的人不多!”胡大夫终是开口了“我曾立过重誓不再用它,可为了救姑娘,我一再破了自己的誓言,我是个不遵信守诺的人!”
李君蒙了,这是哪跟哪?怎地突然说起这个,若是感慨破了誓言,几年前就该感慨了,为何今日才说?
“誓言那东西,最是此一时彼一时,你若尊信守诺,我早就化作白骨了!”
孙大夫没有接着说誓言的事,而是问道
“姑娘可听说过解一针?”
李君摇了摇头。
孙道夫叹了一口气,露出脑袋,凄楚的说道
“也是,姑娘一直在山里,出了山也很少跟江湖人接触,自是不知。解一针乃是我恩师!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神医,因自创的针灸之法救人无数,便获得此名,后来便被当时的朝廷招至太医院,恩师不在乎官位,答应进太医院时便说只医病,不当官。”
李君默默的听着,她有预感,这事必定与她眼下的境况有关。
“我自幼无父无母,快饿死的时候被恩师所救,便拜了师,恩师与我,是师更是父!”
“……我入门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三位师兄了,早些年,师父带着我们四人云游四海,我们几人跟着师父学习药理,识别草药,看着师父与人看诊,收获颇多,等师父应召入京,我们四人自然也一同进京,我们四人那时也算学有小成,但入不得太医院,便在京城开了慈仁堂,平日里坐诊卖药,恩师得空也会过来教导一二,但始终未曾将针法传授我们。”
“……在京城住了两年后,一日恩师将我一个人叫到城外,陪他为城外村子里的人义诊,期间,他不经意的将这个布包交到我手上……那年,我十七岁!姑娘,你不知道那时的我有多开心,我紧张的浑身都哆嗦,师父说:你要好好学!医者,不能解决百姓温饱,但要尽力解决百姓病痛,一技在身,心中无求,唯有仁心方能成为医者!”
“我那时便想,一定要像师父那样,用毕生所学救助病患!”
李君听得很认真。
“……恩师偷偷教了我十年,之所以偷偷教,或许是因为师父早已看出师兄们的功利心,不想惹麻烦,十年后师父病危时,师兄们才得知此事,唉,他们心有不满也是常理。”
“我只得离开慈仁堂,想像恩师之前那般,云游四海,救死扶伤,这本就是我所愿,恩师很是赞同,我便与……内人相商,她也全力支持。”
“她是个好女子,虽是商贾之女,却饱读诗书,很是心善贤良,我们二人成婚五年从未有过半句口角,只是她一直未有身孕,她很是着急,我还曾劝她‘你我二人身体无恙,孩子迟早会来!’结果……临行前,她被诊出喜脉!”
胡大夫说到这里,又蹲下了,他抱着脑袋迟迟不见开口。
李君心内一揪,认识胡大夫这么多年,只知他孤身一人,从不知他有妻儿,而且显而易见,胡大夫不肯留在京城,像是怕极了这里,可见,后面发生的事必是极伤人的!伤的胡大夫至今不敢面对。
李君笨拙的下了炕,费力的弯下腰,拽了拽胡大夫的衣袖,柔声道
“先起来,听我说。”
胡大夫抹了把脸,站了起来。
李君将他按坐在椅子上,自己坐到炕边,很郑重的道
“你愿意将这段尘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