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一百八十五章 暗招

第一百八十五章暗招

但凡国家有大事发生,总是少不了一帮人借机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民国初年,文人气氛甚嚣尘上的年月。民国也有宣传部,但是不会去管发表个人见解的文人。宣传部的任务,是发出政府的声音。

《民国时报》作为官方喉舌,在宣传部长章士钊的指挥下,接连发表文章,抨击当今各种言论陈杂,一些言论很不负责,尤其是在日军已经踏上中国领土的时候,不能呼吁民众万众一心便罢了,还说什么和谈?青岛之事,存在什么和谈的意义么?德国政府交还青岛,民国政府接收青岛,这是中德之间的正常往来。日军政府在明知民国政府接管青岛的前提下,犹自派兵攻打青岛,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径。

国土受到了侵略,军队反击义不容辞。难道把青岛让给日本,才是所谓理智?如此行径,与卖国何异?如民国政府真如此,国防军一枪不放退出?这样的政府国民会怎么看?届时那些口口声声“要理智看待中日实力差距”的人会怎么说?中国弱是现实,但是弱者也有尊严,当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无端践踏之际,国防军义无反顾的走上战场,为国家利益民族尊严而战。军人在流血在牺牲,我们该为他们做点什么?那些站着说风凉话的人,是不是该自觉的把嘴巴闭上?

“什么,两艘支那重巡洋舰消失了?”第二舰队司令加藤友三郎大惊失色,第一个反应是走向海图。这两艘重巡洋舰,9月11日离开吴淞军港,对外宣称去南太平洋操练。作为日本的盟友,在日军战舰不方便跟踪的情况下,英国远东舰队派了一艘驱逐舰一直跟着。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青岛打响之后,日海军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派出春日号巡洋舰、日进号巡洋舰,组成编队,一起监视中国海军的两艘重巡。这两艘巡洋舰排水量7600吨,主炮1座单装254毫米炮,1座双联203毫米炮。日本海军的意思,有这两艘巡洋舰跟着,中国海军的两艘重巡打是肯定打不过久经沙场的日本海军的。

因为中日之间没有正式宣战,日本政府也没有全面战争的意思。日本海军对这两艘巡洋舰也就是一个监视的态度,也不打算击沉,以免让支那政府下不来台。日本要的是青岛的利益。没想过跟中国政府全面开战。

问题是这两艘战舰在视线内跟视线外完全是两个概念,巡洋舰打正面不行,打你的交通运输线是一把好手。203的主炮打货船,那还不跟玩似的。现在中日是没正式宣战,万一支那政府脑子进水。真的宣战了呢?这两艘巡洋舰对于日本的海上运输线来说,那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总不能把战列舰派出来护航吧?那玩意多费油啊!日本政府连出兵欧洲都不愿意,就算是愿意出兵帮助英国海军围剿德国远东舰队,那也是出工不出力,频频帮倒忙。气的英国人踢开这个盟友,自己单干了一段时间。日本海军趁机还夺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岛。

总而言之。两艘重巡洋舰在大海上能干的坏事太多了,这个没雷达没卫星定位的时代,要想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两艘存心藏起来的战舰。那真是比大海捞针差不多。日本这国家对海上的运输线极为依赖,一旦中国政府宣战了,这两艘重巡洋舰的破坏力就强大了。你还别指望什么英日同盟,这会英国远东舰队正在为德国远东舰队在大洋上流窜作案伤透脑筋。说起来,这笔账还得算在日本人头上。8月15日下的最后通牒。日本海军就封锁了青岛海面,就这么着还是让施佩率领的舰队冲出了包围圈。英国人心里的不满情绪肯定是很重的。但是眼下不能把日本这条狗怎么地,欧洲战场的在比利时的伊珀尔地区,正在谋划一场战役。战争开始之后,英国人寄予厚望的法国人,被德国人打的狼狈不堪,差点把巴黎给丢了。俄国人迟迟没有动静,眼下英国人指望日本帮忙,一是追杀德国远东舰队,二是出兵欧洲。

放走德国远东舰队这个事情,英国人忍了。可是这两艘重巡洋舰是怎么失踪的呢?

详细报告上来后,日本海军部才知道,15日夜,支那战舰在宫谷岛附近海面遭遇大雾,浓雾散去后,英日战舰才发现这两艘中国战舰不见了。紧急搜索附近海域,也么丝毫的踪迹。要命的是,当天夜里负责抵近跟踪英国驱逐舰,突然发生故障被甩掉了,这才导致两艘战舰失踪。当然,失踪的说法是日本人说的。

日本海军不敢抱怨英国驱逐舰的突然故障,只好提心吊胆的上报。

青岛正在激战,发生这种事情,对海军来说是很丢人的事情。毕竟不是第一次了,要知道陆军可不听你的解释,肯定往死里黑海军。14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真不是一个好年份。年初爆发的西门子贿赂事件,已经让陆军支持的首相大隈重信上了台,陆军提出装备两个新的师团,海军跟陆军正在较劲。国家小,资源少,就那么点东西,陆军多占,海军就少了。

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时候的日本太穷。还没能借一战的机会吞并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还没借一战发展起来。原本以为打青岛是很轻松的事情,不料支那政府意外的强硬。

整个日本海军,因为这两艘失去踪迹的重巡变得紧张了起来,万一摸到黄海来,给正在海上运输的日本船队来一下狠的呢?这个真不好说!即便黄海被封锁进不来,在东海附近给日本的运输船队击沉几艘,那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五章 暗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